
2008年获临床神经病学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 。从事神经病学临床及科研、教学工作20余年。先后在中山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学习及工作,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主要科研方向为神经退行性疾病、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及基础研究等。熟悉分子神经生物学,细胞神经生物学以及神经病理学等研究手段。2005年在Griffith University,Brisbane,Australia进行了学术访问研究。先后主持及参与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重点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及广东医学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中医药强省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等多项,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2010年1月深圳市以国家级高层次领军人才调入深圳大学医学部,现为医学中心独立PI,
栾萍教授长期从事脑神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在研究AD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脑、血管及神经疾病、神经细胞生物学及治疗技术研发等领域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在国际期刊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 ;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Journal of Biomaterials and Tissue Engineering等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研究主要成果:在各种应激的状态下使脑内Aβ的小胶质细胞中V-ATPase功能出现异常,使得胞浆内以及溶酶体内酸性环境改变,引起溶酶体功能的异常,导致细胞自噬功能降低,而不能水解清除Aβ,致使Aβ异常堆积,从而引起了AD病理机制的发生与进展。而另一方面中V-ATPase功能出现异常,使得胞浆内以及溶酶体内酸性环境改变,而致使蛋白水解能力下降,从而使AD病理机制的发生与进展。
栾萍教授主持及参与完成有关脑血管疾病与痴呆等多项的重大科研项目,现承担国家973项目与深圳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栾萍教授基于神经细胞分子水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临床的转化为一体,研究方向涉及生物医学的最前沿领域。
主要学术兼职有:香港中文大学脑研究中心研究员,担任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 (IF:4.443)编委和评阅人。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特聘专家,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医学学会常委。广东省神经与痴呆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员。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助理。
办公电话:0755-26532808;13612992682
Email: luanping@szu.edu.cn/pingluan01@163.com
研究方向
1. 脑、神经与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病变,神经分子生物学。
2. 痴呆
科研项目
1. 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5CB030055),纳米分辨快速光学成像与技术的基础研究,子课题:脑血管疾病成像的早期诊断。项目负责人。
2. 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9CB521900)“脑血管疾病发生和防治的基础研究” 。首席科学家助理
3. 深圳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JCYJ20120613160333560),V-ATPase功能缺陷致小胶质溶酶体细胞对AB降解异常在AD机制中的作用研究。项目负责人。
4. 深圳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JCYJ20150324140036853):脑靶向修饰纳米粒介导NgR-siRNA与BDNF治疗AD病。项目负责人。
5. 广东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10B031600306),脑白质疏松症白质纤维素扩散各项异性特性及其临床意义研究,项目负责人。
6. 广东省医学科研立项课题(A2004593),卒中后抑郁的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及其量表和脑电图评估,项目负责人。
7. 建设中医药强省立项资助科研课题(2010462),经穴的三维可视化及与人体筋膜组织相关性的研究,项目负责人。
8.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2007-YB-197),脑白质疏松与腔隙性脑梗死关系的CT和DTI研究,项目负责人。
9. 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项目(20110818),深圳市医学教学创新模式探讨与改革对策模式,项目负责人。
代表性成果
1. Wei-Ye Liu, Zhi-Bin Wang, Yue Wang, Ling-Chang Tong, Ya Li, Xin Wei, Ping Luan* & Ling Li*,Increasing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 in Three Different Models in vivo,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2015,21(7):568-574通讯作者。
2. Lian-Hong Yang,Xiao-Dong Cai, Long-Yuan Jiang, Yan-Ran Liang, Song-H Xiao,Shu-Qiong Liu,En-Xiang Tao, Ping Luan *& Jun Liu*,Inhibitory Effect of Bcl-xL Gene on Toxicity Induced by Sodium Nitroprusside in SH-SY5Y cells,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2014,20(4):379-380通讯作者。
3. Zhao Zhong-Yan#,Luan Ping#,Huang Shi-Xiong,Xiao Song-Hua,Zhao Jia,Zhang Bei,Gu Bei-Bei,Pi Rong-Biao,Liu Jun*,Edaravone protects HT22 neurons from H2O2-induced apoptosis by inhibiting the MAPK signaling pathway,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2013,19(3):163-169。第一作者。
4. Wai M.S.M#,Luan P.#,Jiang Y.,Chan W.M.,Tsui T.Y.M.,Tang H.C.,Lam W.P.,Fan M.,Yew D.T.*(通讯),Long term ketamine and ketamine plus alcohol toxicity- what can we learn from animal models? Mini Reviews in Medicinal Chemistry,2013,13(2):273-279。第一作者。
5. Luan Ping#,Zhou Hai-Hong#,Zhang Bei,Liu An-Ming,Yang Lian-Hong,Weng Xue-Ling,Tao En-Xiang,Liu Jun*,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protects C17.2 cells from radiation-induced injury through ERK1/2.,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2012,18(9):767-772。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