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韩煦团队在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发表多环芳烃暴露与肝功能异常风险的研究成果
2025年5月,深圳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韩煦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中科院小类一区)发表题为《Exposure to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and risk of abnormal liver function: The mediating role of C-reactive protein》的研究论文。医学部硕士研究生王雅婷为论文第一作者,深圳大学韩煦助理教授为通讯作者,深圳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
多环芳烃(PAHs)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污染物,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公共卫生的研究热点。肝脏作为人体的关键解毒器官,其功能异常可引发包括肝脏疾病、代谢疾病等在内的多种慢性疾病。研究表明PAHs暴露与肝功能异常(ALF)存在关联,但既往研究多关注单一或少数几种PAHs,PAHs暴露引发ALF的机制也尚不明确,缺乏系统性证据。
本研究以2003-2010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4935名成人为研究对象,综合多种肝酶指标定义肝功能异常,首次分析9种PAHs内暴露指标羟基多环芳烃(OH-PAHs)与ALF的关联,并探讨炎症因子CRP在该关联中的介导作用。多个相关性模型结果均显示,尿中1-羟基芘和2-羟基菲与ALF显著相关,且1-羟基芘与ALF呈线性正相关关系。混合效应分析进一步佐证1-羟基芘和2-羟基菲为影响ALF最重要的两种OH-PAHs。交互作用表明,尿中1-羟基芘和2-羟基菲对ALF的效应随着对方水平的升高而增强,且两者存在相加交互作用,共同影响ALF。中介效应分析进一步揭示,血浆CRP部分介导1-羟基芘与ALF的关联(中介效应百分比为13.4%)。本研究深化了PAHs暴露的健康效应及潜在机制的理解,也为制定相应的环境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图 1 尿中1-羟基芘与 ALF呈线性正相关关系
本研究得到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 Exposure to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and risk of abnormal liver function: The mediating role of C-reactive protein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