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您的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学术交流>详细内容

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黄素丽课题组在Ecotox Environ Saf发表热浪和PM2.5暴露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研究成果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2-25 15:16:08 浏览次数: 【字体:

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黄素丽课题组在Ecotox Environ Saf发表热浪和PM2.5暴露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研究成果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热浪频率、PM2.5浓度增加导致数百万人面临着健康风险,尤其是心血管疾病(CVD)导致的死亡。热浪和PM2.5暴露均会增加CVD的死亡风险,而两者的交互作用则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健康危害。深圳市近年来热浪频发,强度也持续增大,为进一步了解热浪与PM2.5对深圳市民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影响,深圳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黄素丽课题于2025年2月在《Ecotoxicologyand Environmental Safety》(中科院小类一区,Top)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Heat wave,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and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 a time-stratified case-crossover study in Shenzhen, China的论文。黄素丽副教授为独立通讯作者,第一单位为深圳大学医学部,硕士研究生邹子扬和博士研究生许瑞君(与中山大学联合培养)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该研究采用时间-分层病例交叉设计,收集了2013年~2022年深圳市死因监测数据、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V2.0)和中国高分辨率大气污染物(CHAP)数据集,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纳入了40,169例心血管疾病(I00-I99)死亡病例。该研究人群年龄中位数为74岁,男性占比为62.1%。评估了研究对象死亡当日热浪暴露与CVD死亡之间的关联,lag01dPM2.5水平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曲线,以及热浪与PM2.5的相加交互作用及健康风险评估。

暴露于较高温度阈值与较长持续时间的热浪(P92.5_8d、P95_5d、P95_6d、P95_7d和P95_8d)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ORs(95% CI)的范围约为1.17(95%CI: 1.001, 1.36)到1.91(95% CI: 1.42, 2.56) 之间(图1)。在校正了热浪的影响后,PM2.5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曲线大致呈线性趋势,随PM2.5浓度增加,CVD死亡风险也不断增加(图2)。

 图1. 热浪暴露与心血管疾病(CVD)死亡风险   


图2. PM2.5暴露与心血管疾病(CVD)死亡风险 

注:红色竖线为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空气质量指南PM2.5中期目标4的值,浓度为25 µg/m³。  

研究发现热浪与PM2.5存在协同效应。例如P95_6d的热浪定义下,交互作用超额比值比(the relative odds of excess due to interaction,REOI)、交互作用归因比(the proportion attributable to interaction,AP)和协同指数(the synergy index,S)分别为:1.32、0.53和8.5。经估算,2013~2022年期间,深圳市共约816例(2.03%)心血管疾病死亡可归因于热浪和PM2.5暴露(图3)。


图3. 热浪与PM2.5暴露导致的超额死亡分数、超额死亡人数、超额死亡分数比例以及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

 热浪和PM2.5暴露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减少热浪和PM2.5暴露可能会带来显著的健康益处,并预防相当一部分由于心血管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同时,研究结果强调在构建热浪预警系统时应考虑PM2.5污染,以获得更大的健康收益。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300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23A1515012744)和深圳市医学专项基金博士生项目(A2302033)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7651325002805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