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院赴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学习交流系列报道(六)
本周三,我们去AZ Klina医院见习参观,医院分为了三个院区,在外联部经理sonja hoogewijs为我们简单介绍了一下医院现况后,我们分别参观了解急诊科、ICU、精神科和手术室。
医院急诊室有一套完整的救治流程,并且配有成套的设备支持,患者由急救车送入或自行入院接受评估分级治疗后,送入留观室观察一晚再判断继续住院或出院。为了专科化,科室会根据患者病情分为内外科病区,由不同医生管理;同时留观室都是单独的隔间,身份信息也只在办公室才可见,更加有效的保护患者隐私。ICU的空间设计也是更为独立隐私化,其中设有15个独立房间,每张床位配有气垫床、输液泵、各式仪器如呼吸机、心电监护等,既保护患者防止交叉感染,同时也保护患者信息。手术室的设置与之前见习所见大体相同,装有吊臂、高低床、无影灯等,因为是新修建好的,我们才得以一探究竟。
院内设置的精神病科室设有50张床位,收治入院的患者根据老年、需给予支持等不同情况安置在四个区域。一般治疗周期为三周,第一周以安抚舒缓为主,第二星期辅以药物治疗,最后一星期为出院做康复训练,若患者病情没有好转,则转入专门的精神病医院继续接受治疗。科室病房内的设置就像其他科室的病房一样,并不会全面禁止可能造成伤害的器物使用。如果患者有出现会造成伤害自我或他人的行为时,则会送到特殊病房,房间内只有一张床,其中有一间装有束缚带,便于控制患者,当然这属于逼不得已的情况才会使用。科室内设有康复练习室,主要为作业治疗,针对出院后本身职业的身份恢复,还有社会交往的能力重建与适应。
下午我们动身前往AZ Klina医院的另一家分院继续了解康复科室与救护车。康复科室根据神经疾病、脑卒中、运动骨外伤三种疾病分区,每个区域都设有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也有疾病康复需要的语言治疗。将不同的病种集中一起记性康复训练,可以使训练更有针对性也更有效。与国内的白色救护车相比,这边的救护车是荧光亮色的,非常显眼,车内的配置与国内大致相同。
在本周护理技能理论课中,Tom Van Assche向我们讲解了高压氧疗法的相关知识,主要用于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CO中毒、伤口修复等,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氧舱。另外我们也学习了如何从事故中评估、搬运并转移患者,以往见习时我们见过临床老师的演练,这次的课中我们自己动手,从使用颈托固定颈椎,到转移患者时将患者固定在搬运板上,每个人都很兴奋,相互之间不断练习,熟练掌握技能。技能课上,Nicky Hereygers老师和Rina Vanden Panhuyzen老师指导我们如何进行封闭式吸痰和气管切口的清洁操作。以前的学习中吸痰多为开放式,封闭式的吸痰少有看到,这种吸痰方法更清洁无菌,保护护士与患者防止交叉感染。
沟通技巧课上,marilizel老师为我们归纳总结不同的情态动词如can、must、will等在不同的情境下如何选择,以及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在交流中发挥的作用。不论是中文亦或是英文都有一些有隐喻的词汇,如果不熟悉相关文化的话可能会造成误解而无法有效沟通。同理,在一些非语言沟通上如手势、眼神和肢体上的接触等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习惯,熟悉对方相关背景知识能更有效的避免形成误会。
本周是70周年国庆节,对于身在国外的同学们来说就更加感慨。经过这一个多月的学习,大家了解到许多不同文化氛围下形成的不一样的护理文化,对接下来三周的学习和结课考核都充满了十足的信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