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院赴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学习交流系列报道(七)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们在比利时的学习也已经进入了尾声。
在这一周的护理技能的课堂上,学习了如何给新生儿洗澡以及新生儿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而后又在周三的课堂上两两组队练习了绷带包扎的技巧,包括手部、脚部和头部的包扎,如环形法、螺旋包扎、回返包扎、“8”字包扎等,一边看视频学习,一边实际操练,老师则在一旁指导纠正,以便让我们能够更加熟练、准确的掌握这项技能。在护理科研课程上,老师讲解了如何写好一篇文献的conclusion以及如何制作和汇报PPT,然后我们利用课堂时间讨论了各自小组的科研题目并开始制作PPT,以为下周的汇报做好准备。
在护理沟通课堂上,老师讲授了在文化大背景下如何应对社会和医院中的文化差异。这一门课是十分有趣的,也更像是一种分享和交流,同学们在课堂上不仅能够听到很多让人闻所未闻的文化习俗小故事,还能感受到不同文化的冲击。另外,感触最深的是在周四的课堂上,我们明白了在面对遭受家庭暴力的患者,要根据不同文化背景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而首要处理的便是要“巧妙”避开施暴者,制造与患者单独沟通的机会,让其能够放下戒备心来诉说。而这“巧妙”二字是说得轻松,做起来一点也不容易的,这要求护士要有较高的情商、经验、人际沟通技巧和随机应变的能力。除此以外,面对不同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的患者,他们可能会对于某种操作、治疗怀着抵触心理,甚至将其视为禁忌,比如输血,或是有着让人难以理解的奇怪举动,比如坚持绝食等,此时护士首要做的就是在尊重他们文化风俗的同时加以说服和劝阻,尽医务人员的职责去治疗,而非戴有色眼镜看待。
在周四的clinical visitation中,我们来到了Mayerhof vzw养老院。这是一家私立养老院,更为注重病人隐私,因此不允许拍照。养老院的环境优美,一路参观下来可以看到有露天花园、餐厅、活动休息区域和图书馆等供老人们活动;由于此时临近万圣节,医院各个区域都布置有万圣节的装饰,包括鬼脸照片、蜘蛛网、万圣节玩偶、小南瓜等,将万圣节的气氛渲染得极其生动,这对于住在养老院的老人们来说也是极具乐趣的,将节日色彩带进养老院,为他们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增添了不少欢乐。
在养老院里,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添置家具以装饰符合自己特色和风格的房间,此举充分尊重了老人的自主性和个人特色,也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即使在养老院也有回到家的感觉。但能做到这一点也是因为病房大多是单人间,老人们有更多的自主权,而在中国,多数病房时两人间及以上,大概大部分的老人都难以拥有这样的独立性。据该院护士讲述,当护士在房内给老人进行护理操作时,需要用电子工牌开启房内的一个电子显示器,以将房外的警示灯亮起黄灯,告知外人房内正在进行护理、治疗等操作,不可进入;除此以外电子显示屏还会显示对该病人需要进行的护理项目以及责任医生和相关护理人员的基本信息,以便于在需要时打电话联系并寻求他们的帮助,可见该院的便捷性和信息化,充分尊重了老人的隐私。公共浴室有分别针对行动不便和能基本自理的老人两种,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会增设一个协助转移病人的机器。在这几周的医院参观下来,我们发现像这类协助病人转移、行走和帮助跌倒老人站立的机器在各大医院中都比较常见,还有专门给坐轮椅的病人设计的体重秤、可调节高度、角度的浴缸等,无一不体现医院的智能化,有助于减轻护士的工作难度以及给病人带来最大的舒适体验和安全保障。理疗室内有基础的物理治疗器具,还配备电视机,让老人们在理疗的同时还能借此消遣,可见该院十分注重老人的精神愉悦,让他们的老年生活处处充满快乐。
更让我们惊叹万分的是该院还设计了一间美发沙龙和宗教室,在美发沙龙室可以看见老人们三三两两坐在那里做头发护理;而宗教室也是一个小演讲室,让老人们可以不出养老院便可感受教堂礼拜和宗教演讲。而二楼则相当于是一个封闭式的科室,由于住在二楼的老人们不可单独出门,楼梯的门边上甚至还设置了密码锁,目的是防止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人出门后走失。本以为他们被限制了自由或许会感到十分孤独,但当看到活动区有一匹活生生的小马时,大家震撼到了。为了让老人们能感受到鲜活的世界,这所养老院真的是各种招式层出不穷。这半天下来,大家感触颇深,这个养老院更像是一个小社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入目所见各处细节无一不体现该院的宗旨——给老年人带来最大的舒适感。对于住在养老院的老人们,有一部分在深受躯体疾病折磨的同时,还有着无尽的孤独感,他们在这钢筋水泥铸造的空间中,日复一日,脱离社会,感受着暮年的无奈和失去自由的苦闷,或许你会说患上痴呆的他们本就难以意识到空间、时间的变换,但你要知道他们内心的失落感也由此而变得难以诉说,言表于人前。而我们能做的便是尽自己所能,通过改变居住空间和环境,给他们的生活带上美好的色彩和气氛,即便是在这样的一个封闭的院子里,还是能够感受到精神上的充实和愉悦,并发现鲜活的世界其实触手可及,可以在美发沙龙肆意装扮自己,亦可以在活动室、图书馆找到自己的乐趣,暮年的生活也可以多姿多彩。多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中国的养老院也能如此“可爱”,老年人不再畏惧养老院的孤独,而是能够在那一方院子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
利用这周周日的时间,我们来到德国参观当地医疗机构。到达德国后,由接待人员讲解德国目前的健康保健、就医情况及医疗保险的体制、发展等。在这大约一小时的时间里,我们了解到了德国目前也是人口老龄化情况越发严峻,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关注焦点;针对护士短缺这一问题,虽然理论上欧盟内护士均可就业,但仍旧存在所取得证书无法获得当地国家认证,且语言不痛,存在一定的交流障碍的问题;78%的德国人拥有医疗保险,其费用50%由政府承担,剩下的50%一半由雇佣者承担,剩下的一半则由本人承担;凡是缴纳医疗保险的人,其就医时所产生的基础医疗费用均可报销,但若如果是基础医疗费用外的如牙齿护理、常规体检等则需本人另外购买相应保险或支付额外费用;在德国,超过半数的老年人选择在家养老,由家庭成员担任照顾者角色,这与中国目前较为普遍的养老情况较为相似,不过却与比利时的养老模式大相径庭,比利时老年人更倾向于在养老院度过暮年;目前德国各医院也极力实现在可能的情况下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一方面是由于治疗方式的改进,另一方面是能降低病人的住院费用;在德国也不会存在外界传言的“看病需要等待几个月”这样的情况,来医院就医的患者均可在等待室排队等候,而手术时间则会依据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来安排时间,相信不论是在德国还是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医院,对于就医患者均秉承着在最大程度上治病救人的原则,不会漠视病人的生命安危。另外,对于在家养老的老年人,会有一对一的护士进行护理,有点类似我国的社区护士或家庭医生。那些在家的老人都会配备一个警示铃,如若发生什么意外,可通过警示铃在第一时间通知到责任护士处理。
而后,我们来到当地一所肿瘤专科医院进行参观,但由于该院不允许进入到病房区域参观,因此只能在医院一楼大堂区域内稍作了解。据讲解所知,德国的医院鲜少有综合医院,一般都是大的医疗机构下设各专科医院,比如今天所参观的就是Kliniken Maria Hilf下设的肿瘤医院;而且德国医院大多为公立医院,但会在院内设置私人病房,要住此类病房则需要支付医疗保险报销外的额外费用。
下周一,便要迎来我们在比利时学习交流的考试周,同学们也都在忙碌的学习后抓紧利用这周仅有的时间努力复习,希望最终能通过考核,给这次的海外学习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