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毕业生巡展——邹天乐:心中热烈,青春常在
2020年深圳大学医学部新生开学典礼暨授帽仪式上,我接过前辈老师们手中的燕尾帽,并宣誓“我将以真⼼、爱⼼、责任⼼对待每⼀位病⼈,永葆⽩⾐天使的圣洁”。当时的我,对大学生活充满着好奇又憧憬,心中的那团火伴随着南丁格尔誓言而燃起,我的医学之旅从此启航。
奋斗不止,在医学殿堂中遨游
第一堂系统解剖课上,在充斥着甲醛味道和摆满人体组织标本的教室里,我身穿白大褂,左手拿着教材,右手戴着手套,口中念念有词“里胫外腓,里尺外桡”,在206块骨头里面一块块进行辨认筛选和比对。除了系统解剖课,我们还要学很多基础医学相关的课程,如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等,另外我出于强烈的好奇心,还修读了生物医学工程的部分课程线性代数、仪器分析等。大二上学期我所选的学分高达34.5分,面对繁重的学业和高难度的知识点,我总是起早贪黑地去图书馆占位置,用思维导图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不断找到合适自己的复习方法。每次期末考前都如临大敌,而我的努力也都得到相应的回报,多次获得深圳大学学习之星的奖项。
第一堂基础护理学实训课上,在模拟真实病房的教室里,“护士自身衣帽鞋穿戴整齐,指甲已修剪,洗手,戴口罩,开始进行操作”,我小心翼翼地模仿着老师的动作和步骤,按顺序将大单、中单、被套、枕套进行一一折叠和铺开。之后的护理实训课上,我们学习了很多护士必备的专业技能,无菌操作、鼻饲、静脉输液、皮下注射……护理学院院长王群教授在课上对我们说过,这些看似重复而又机械的基础操作是一名护士的看家本领,哪怕是一小块棉球,一个不经意的习惯动作,都有可能影响患者最后的健康结局。我一直牢记当初的誓言,要对每一位病人负责,因此我经常利用晚上时间和小组同学相约到实训室练习,反复观看操作视频,将每一个动作进行拆解分析,录制自己操作的视频,不断复盘改进以求做到动作连贯流畅。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不断练习,积少成多,厚积薄发,我在2023年深圳大学护理学院举办的护理技能大赛荣获个人组第一名。
勇于挑战,在基础研究中探索
得益于深圳大学医学部给本科生们提供优越的实验环境和条件,我有机会参与跨学科的研究。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学校公文通上看到公共卫生学院林桂淼教授面向医学部学生发布的聚徒教学招生通知,鼓起勇气给她发送了报名邮件,起初我以为我会因为专业不对口而被淘汰。意外的,我很快就收到了面试通知,林教授在邮件里还写到“记住,无论你在临床专业、口腔专业还是护理专业,优秀的人终究是要发光发热的,请做一个有准备的人,做好目前的事情,学好护理的课程。”
就这样,我进入了她的课题组,在兼顾本专业课程的同时对空气污染物BDE-47的细胞毒性展开了研究,我和来自医学部不同专业的组员们一起阅读文献,跟着研究生师兄师姐们学习基础的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方法,组会上我们经常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还利用自己寒暑假放假时间留校不分昼夜地进行实验。在林教授的指导和鼓励下,我以第一负责人的身份报名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但很遗憾疫情居家的几个月,耽误了整体实验进度。即使没有在比赛当中脱颖而出,我们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愈战愈勇,最终获得深圳大学学生创新发展基金基础实验项目的一等奖,并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了文章。
回望过去艰辛而又令人难忘的跨学科研究之路,林教授那句话一直鼓励着我前进,这段难忘的经历也让我逐渐构建起自己的科研思维体系,为日后的护理研究打下深厚基础。
心怀热爱,在社会实践中成长
作为一名医学生我始终怀着一颗热忱的心,我坚信,青春的火焰只有在奉献中才能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因此我走出学校,走近社会,希望能尽自己所能,为社会贡献出一份微薄的青年力量。
在忙碌的学业之余,我积极投身于各项志愿活动当中:在深大总医院门诊,协助患者挂号缴费,引导他们到各科室就诊;在社区“第二课堂”活动中,给小朋友们授课;在腾讯会议“云支教”活动中,远程陪伴和辅导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完成作业;疫情在家期间,我主动协助街道办和社康开展抗疫活动.......大学期间,我累计义工时达到512小时,获深圳大学公益之星的奖项,青春如火,奉献铸就辉煌,在学习之余,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在奉献社会的同时,收获更多社会经验。
除此以外,我还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唯一官方媒体——医师报的特约通讯员,多次参与医学共识发布会,了解最新诊疗方法和指南,以记者身份向专家们提问;采访业界内的医学大咖们并撰写稿件,在医师报纸媒和各大新闻平台上发布,在这过程中我聆听了很多关于以前求学条件艰苦的故事,这让我更加珍惜深圳大学给我提供的优越平台;参与清华大学出版社书籍的编写工作,荣获第八届医学家年会年度金笔奖和优秀通讯员称号。
“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深圳大学是梦开始的地方,深大医更是一个充满多样性和无限可能的新起点,希望学弟学妹们好好把握大学四年时间,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祝大家学有所成,得偿所愿!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