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生物传感与纳米诊疗技术研究中心
1、机构简介
中心定位于前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交叉结合,针对人体生命健康系统的监测、慢病管理、疾病早诊与治疗后康复状况评估的需求,以发展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技术为特色,积极推动相关研究领域中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研究。中心面向国家需求和国际竞争,努力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培养优秀人才,把中心建设成为富于创新、特色鲜明的一个交叉前沿基础研究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技术创新基地。
2、研究内容和目标
研究内容1:生物标志物的高灵敏特异性快速检测。利用高效特异性探针,结合微阵列芯片浓缩富集及自驱动技术,发展复杂样品中生物标志物高效、快速地富集及检测技术;发展基于纳米信号放大及靶标分子循环等信号放大技术高灵敏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利用多功能捕获探针,实现多元生物标志物的捕获、富集和多靶标检测。
研究内容2:生物标志物的多模态多层次测量与成像。针对生物标志物样品复杂、单一标志物可信度差、特异性标志物匮乏、丰度低等问题,精准可控合成纳米分子探针,提出“靶标响应型”等探针设计新原理,发展高灵敏、高特异、多模态的生物标志物精准测量新方法,在细胞器、细胞等不同层次发展生物标志物定位、组成及变化的实时动态跟踪技术,提出甄别生物标志物的新方法。
研究内容3:智能生物传感器件。开发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植入式材料与器件、多维度感知融合、人-机-自然交互等关键技术,结合芯片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智能分析、智能处理、智能识别与预警,并对人体征的智能检测与大数据分析;最终实现人工智能生物传感系统的自我学习、自我组装、自我适应,用于癌症等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慢性病的健康监测。
研究内容4:先进抗菌、防霉多功能材料。开发高性能、生物兼容、环境友好型无机、有机高分子和生物大分子抗菌、防霉多功能涂层材料,揭示其抗菌、防霉分子机制,发展日用和医用产品的持久型抗菌、防霉技术。
研究内容5:多功能纳米诊疗平台。可控合成理化性能优良的纳米材料,设计细胞膜等仿生纳米材料表面修饰技术,构建集肿瘤靶向、示踪及治疗的多功能纳米诊疗平台,利用纳米材料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实现肿瘤多模式精确成像诊断及高效协同治疗,探索其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应用。
研究目标:中心围绕人体生命健康系统的监测、慢病管理、疾病早诊与治疗后康复状况评估的需求,建立“靶标响应型”等多模态探针开发平台、快检微型器件开发平台、智能传感技术设施平台,推动超灵敏、微型化、便捷、成本低、无创或者微创、互联性和个体化医学诊断智能生物传感器件和纳米诊疗技术的发展。
3、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1:生物标志物的高灵敏特异性快速检测。
研究方向2:生物标志物的多模态多层次测量与成像。
研究方向3:智能生物传感器件。
研究方向4:先进抗菌、防霉多功能材料。
研究内容5:多功能纳米诊疗平台。
4、组织架构(包括主任、副主任等)
主任:张学记教授 副主任:董海峰教授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