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大爱,点亮生命长河 —— 深圳大学医学部2025“生命延续计划”回顾与致敬
2025年春,深圳大学医学部师生参与了器官捐献者缅怀系列活动,以医学人文之光点亮生命教育的火种。从“天使爱妈妈”的温情互动,到“无语体师”海葬的深情告别;从万安园中的生命接力,到光明树下的送别歌咏……
当解剖刀与听诊器遇见人文之光,这场跨越生死的对话,正谱写着新时代医学教育的动人篇章。这些活动不仅仅是对无私奉献者的崇高致敬,更是一场关于生命意义的教育与传承。回顾这些动人瞬间,感受人间大爱,让生命之树常青,让希望之光永驻。
一、“天使爱妈妈”关爱活动
3月14日,深圳市红十字会举办第16期“天使爱妈妈”活动,二十余组器官遗体捐献者家庭走进深圳市血液中心,开启一趟神奇的血液之旅。深圳大学医学部团委志愿服务中心指导教师潘琪及志愿者们参加了本次活动,与天使妈妈们共度了一段美好时光。
活动中,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卜奇文向器官捐献者家属及志愿者致谢,强调对器官捐献事业的支持;宁理同志则以“器官捐献和无偿献血如同生命的火种,在黑暗中点亮希望之光”的生动比喻,致敬捐献者的大爱精神。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天使妈妈们不仅参观了献血大厅、聆听了脑健康讲座,还通过青团手工制作体验传统美食的疗愈力量。同时,志愿者和现场工作人员纷纷自发参与献血行动,共同诠释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二、深圳市骨灰海葬活动
3月18日上午,“无语体师”海葬活动于大鹏海域庄严举行。深圳大学医学部师生参与其中,与10位遗体捐献者的家属共同完成了一场深情而肃穆的生命礼赞——在依依不舍的告别中,“无语体师”于缅怀者的目送下,在海风的陪伴下投入大海的怀抱。家属表示,亲人与大海相伴,以后不管去到哪里的海,都感觉他们就在我们身边。
这场仪式不仅是亲人的释怀和对逝者的告别,更让生命在自然循环中实现另一种意义的延续,他们的生命回归了大海,从此有水的地方便有了思念。
三、2025年广东省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
3月25日,广东省“生命·希望”人体器官捐献缅怀活动在广州正果万安园红十字纪念园庄严举行。深圳大学医学部团委志愿服务中心指导教师潘琪、助理实验师邓良杰及志愿者们受邀参与,并对人体器官捐献者进行缅怀。
捐献者家属与移植康复者以亲身经历讲述生命接力,当回忆的涟漪漫过时光长河,那些关于爱与延续的片段愈发清晰。素白花束被轻轻安放于纪念碑前,每一枝都凝着对生命馈赠者的追思,每一瓣皆盛满对无私大爱的致敬。活动尾声,《让世界充满爱》的旋律与诗篇《落在生命里的光》交织回响,以艺术之力叩击心灵,不仅传递着“生死两相安”的温情,更凝聚起社会力量——这场生命教育的集体仪式,正推动广东器官捐献事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
四、光明树缅怀活动
春日的光明树下,一场特殊的生命礼赞正在上演。3月29日,由深圳市红十字会主办的“生命·希望”2025年人体器官捐献者缅怀活动在吉田墓园举行,器官角膜遗体捐献者家属和来自医疗、教育、志愿服务等领域的120余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追忆那些用大爱点亮他人生命的患者。
深圳大学医学部党委书记段涛,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赵振富,团委志愿服务中心指导教师潘琪,以及助理实验师邓良杰等受邀出席活动,共同缅怀无言良师,传承大爱精神。
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深圳大学医学部的白衣学子们手捧白菊,以一曲《送别》寄托哀思。小提琴手奏响序曲,清越的旋律与深情的和声交织回荡,穿透人心——他们不仅是医学生,更是未来守护生命的使者,深切体会着“无语体师”的无私馈赠与器官捐献赋予医学教育的特殊意义。随后,《爱的光芒》《生命的义之四个春天》等原创节目轮番上演,将现场化作生命教育的生动课堂。
这棵扎根深圳的“光明树”,见证着器官角膜遗体捐献者的大爱壮举。当黄丝带随风轻扬,人们将对生命的敬畏化作守护希望的力量。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多元艺术形式传递器官捐献理念,让更多人理解这份跨越生死的善举,让生命在奉献中延续,让希望随绿意生长。
清明寄哀思,缅怀铸初心。在这个慎终追远的时节,深圳大学医学部以“生命延续计划”为载体,致敬无言良师,传承大爱精神。遗体与器官捐献者以无私之行照亮医学前路,医学生以崇敬之心铭记生命价值。未来,深圳大学医学部将持续深化人文医学教育,赓续医者仁心,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而不懈努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