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曙光·大爱无垠——2025 年度“无语体师”教学公开课圆满举行
2025年11月8日,由深圳大学医学部与深圳市红十字会联合举办的“2025年度无语体师教学公开课”在深圳大学守忠楼会议室温情启幕。活动由医学部团委志愿服务中心主办以“生命曙光·大爱无垠”为主题,通过讲述遗体捐献者的生命故事,传递无私奉献的人道精神,引导医学生感悟医学的温度与使命。深圳市红十字会、深圳大学医学部领导、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医生代表、遗体捐献者家属、医学部团委志愿服务中心志愿者及307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同参与。
活动在蒋威老师的发言中拉开序幕。他提到,解剖学不仅是医学的基石,更是生命教育的课堂。“无语体师”虽不能言语,却是医学生成长路上最珍贵的“沉默良师”,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与医学的责任。
深圳市红十字会业务部副部长伍静在致辞中表示,红十字会始终致力于搭建捐献者与医学教育之间的桥梁,推动遗体捐献事业在社会中的认知与参与。她呼吁更多人关注并支持这项充满温度的事业,让生命的馈赠成为医学发展的不竭动力。
王嘉蔚书记在发言中阐述了“无语体师”精神在医学教育与人文培养中的核心价值,并向捐献者及家属致以崇高敬意与感谢。在社会各界支持下,深圳大学医学部作为深圳市遗体捐献接收合作单位,遗体捐献数量稳步增长,这背后更是凝聚着众多捐献者家庭的无私奉献与大爱。
他还介绍,为铭记并传承这份生命馈赠,医学部设立了缅怀大厅与感恩接待室,持续开展学生追思活动,将感恩教育融入医学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学生自入学起便树立对生命的敬畏、对专业的尊重及对社会的责任感。王书记勉励同学们珍惜“无语体师”带来的学习机会,将其转化为从医路上的动力与担当。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血液科医疗主管王钧医生结合临床实践,分享了医学中的人文关怀与职业价值。他引用特鲁多医生的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强调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对生命不可遏制的敏感与共情。
活动特别邀请了深圳市红十字会器官遗体捐献协调员兼遗体捐献者家属高敏女士,她的深情讲述将整场活动推向情感的高潮。她回忆并讲述了亲人的生命故事,那不舍又骄傲的言语令现场师生动容。她还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比介绍了多年前与近期几例捐献实例,从早期流程繁复到如今优化简洁,技术的进步正让这份生命的馈赠传递得更加顺畅。
为致敬捐献者,医学部志愿服务中心的学生代表们庄严地向莅临现场的九位捐献者家属代表献上鲜花。鲜花寄托着感激与敬意、承载着全体医学生的感恩与敬意,感谢家属们的无私与包容。

随后,2023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朱皓彤代表全体同学发言。她动情回忆了解剖课上与“无语体师”的初次相遇,承诺以仁心仁术回报这份跨越生命的托付。
在活动的最后环节,师生一行移步解剖教室,在小提琴低回的旋律中向无语体师鞠躬、献花、默哀,缅怀这些以无私奉献推动医学进步的捐献者们。现场氛围庄重而肃穆,医学生们在恩师无声的陪伴下,静立凝思,感受生命之重与医学之责。

本次公开课不仅帮助医学生深化了对生命价值与医学使命的理解,更以遗体捐献者的大爱精神激发了学生们的职业使命感与责任感。活动传递出对生命的敬畏与社会正能量,有力推动了医学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普及,增进了公众对医学事业的理解与信任。
深圳大学医学部持续将“无语体师”奉献精神融入思政教育、专业课程与社会实践全过程,通过系统化、多维度的人文培养,不断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促进社会对遗体捐献事业的认知与接纳。截至目前,医学部已协助789位遗体捐献志愿者圆满达成生命最后的心愿(数据截至2025年11月8日)。未来,学部将继续与深圳市红十字会紧密合作,深化医学人文教育,推动遗体捐献事业稳步发展,为医学进步与社会文明注入更多温暖与力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