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医学|第一届安宁疗护叙事实践社团
倾听,回应,陪伴,成长
你重要,因为你是你;你重要,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西西里·桑德斯女士,安宁疗护创始人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理解正在悄然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生命长度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生命的质量;另一方面,随着人类平均寿命大大延长,慢性病、癌症等患者的数量日益增长,带病生存直至生命终点成为许多患者的真实生活。在此背景下,世界范围内临终关怀运动兴起,安宁疗护也在我国应运而生。
安宁疗护是为治愈性治疗无反应的终末期病患提供躯体、心理、社会、精神的全方位照护,以维护患者及其家属最佳的生命品质,旨在提高患者的终末期生存质量,使其平静、有尊严地离世。
作为医学生,我们仍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术,还不能像专科医务人员一样,通过科学化的诊疗和细致的照护来减轻患者的生理痛苦。因此我们开始思考,医学生在安宁疗护中可以做什么呢?
答案之一便是基于叙事医学理念开展安宁疗护实践。
叙事医学是对患者人生故事的细读和反思。在科学化的诊疗之外,听到和听懂患者心里想说的话,关注患者话语背后的情感表达,在反思过程中补充未读出的信息,将疾病还原为生命中的疾痛经历,以此回应患者,并和患者及其家属构建深层信任关系。
叙事医学的奠基人丽塔·卡伦(Rita Charon)曾说:“只有听得懂他人的疾苦故事,才能开始思考如何解除他人的痛苦。”秉持这样的态度,我们可以通过叙事医学,在安宁疗护实践中更好地理解患者、尊重患者,回应患者被理解、被爱护的需求,陪伴患者舒缓痛苦,感知喜悦,更为从容地面对与病共存的人生。
深圳大学医学部安宁疗护叙事实践社团是基于《温暖的医学》医学人文实践课程的框架下创立的医学生社会实践社团。社团以叙事医学的核心三要素,即关注、再现、归属为依据,开展安宁疗护实践,从当代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和死亡质量、生命质量的提升入手,尝试将叙事医学融入安宁疗护实践,创新安宁疗护实践模式;作为医学生,我们也将在叙事医学理念的指导下,开拓视野,品读生命故事,提升自己的叙事素养,塑造自己的医者品格,最终实现与患者一同成长。
社团基本情况
社团成立于2022年3月4日。首批社员由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的56位同学组成。实践基地位于深圳大学总医院血液肿瘤科,该科室也是深圳大学医学部医学人文教育实践基地。社团采用双导师制,由深圳大学医学部和实践基地的老师共同指导。
实践基地介绍
深圳大学总医院血液肿瘤科是该院重点学科,也是深圳大学卡尔森国际肿瘤中心临床部,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为一体的临床科室。血液肿瘤科由血液组、肿瘤组、移植组、放疗组及特检实验室组成,秉承“崇德、精业、融合、创新”的理念,运用精准诊疗为基础,依托深圳大学卡尔森国际肿瘤中心开展国际联合手段治疗血液肿瘤、实体肿瘤。自开业以来,科室获批深圳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深圳市恶性血液病精准诊疗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深圳市南山区区域学科联盟盟主单位、深圳市安宁疗护专科护理联盟、深圳市生前预嘱会员单位等。血液肿瘤科作为深圳大学医学人文实践基地,全科77名医护人员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秉承着科学与人文相结合,运用叙事医学理念为患者服务。
科室成员合照
社徽和社团精神
社徽含义
画面整体以自然表达了患者对生命和自然的向往。
柳条勾勒成患者的眼睛,看到的是晴空万里的世界,是患者对生机的向往。同时这也是我们的眼睛,代表着叙事医学观察、记录的理念。
柳条的交织代表我们与患者及家属为共同体,彼此相互影响,相互陪伴,一同成长。
以爱为翅膀的两只小鸟彼此相望,代表我们和患者用爱相互陪伴。
西西里·桑德斯(1918年1月22日~2005年7月14日),安宁疗护创始人,提出了全方位疼痛这一概念——包括肉体、心理、精神、社会等疼痛,以此为基础开创了现代临终关怀体系,并致力于向世界推广安宁疗护理念,对现代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注: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原文链接https://v.xiumi.us/board/v5/5Qb3l/374103696
详情请移步深圳大学医学人文中心公众号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