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病历 | 尊严的香气
平行病历 | 尊严的香气
编者按:
2024年度“深医人文”公众号征文比赛再次拉开帷幕。本次比赛收到师生作品六十余篇。经过前期仔细审阅,我们将陆续推出部分优秀作品。敬请关注,并请读者诸君指正。
尊严的香气
作者:于思齐
深圳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2023级
总是会想起养老院的味道,加多了葱蒜的炒菜味和淡淡的消毒水味混合着同样淡淡的草药味,外加一种所谓的“老人味”。那是一种很特别的味道,沉闷的发酵味,科学一点来说因为自由基的作用导致皮脂氧化。但我这次来到罗湖区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却对这种味道有了不一样的体验。
三天前,我与同学在学校课程的安排下,心怀敬意踏入这片静谧之地。
随即映入鼻腔的就是淡淡的饭菜味,一点点的油烟味混合着葱蒜味,我在后来的活动中找到了这味道的源泉。是让我们体验这边老人的饮食的活动,我们体验着特制的筷子,勺子,碗具与水杯。了解他们因为手指的僵直而加上固定的装置,随胳膊弯曲的角度而可以扭动的勺柄……
“这些一切都是为了让老人们能够独立进食。”带教老师如是说。可我们当时还不了解这句话背后的意义。随着体验的结束,老师又端出了一个特质的餐盘,餐盘的五个格中分别摆着各色样的糊状物体,说实话确实是没有什么食欲的样子,甚至很难让人在第一眼联想到食物,可这些确确实实就是住在这里的老人们每天的饭菜。老师让我们挖一勺尝一尝,大家都会小心翼翼地只挖了一点,我也是这样做的,我轻舀了一勺棕色的糊状物体,放在嘴里抿了一下。强烈的葱蒜味是第一时间感受到的味道,随后才能慢慢在已被打碎的物体中察觉到一丝肉的纤维。老师随后为我们介绍这每一格的由来,我却闻着这油腻的饭菜味不由得犯上恶心,想象着如果每天都吃这样的物体那该是多么的乏味。像这样的体验还有很多,加入凝固剂使得不容易被呛到的水,能够固定在桌子上的碗和只有细小进出口的水杯,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老师口中代表尊严的“自主进食”,我闻着饭菜的气息,慢慢地思考起“尊严”的意义。
除此之外,我们还用教具体验他们身体的感受。手腕脚腕上的沙袋,牵制带压下的驼背,我们主动穿起一件件束缚我们的“刑具”,去体会他们无法“脱下”的年迈身体。戴上眼罩后,视野变得昏黄而狭窄;而且带上耳罩后,我们丧失了对外界的大部份感知的能力,武侠小说书常言的五感具失或许就是这种感觉感觉,一种无力感涌上心头,耳朵里只有是血液在血管流动的暴鸣。我们随即在他的束缚下进行上下楼的练习,虽然我们把它戏称为“竞速”,但是一步一顿地下楼梯,那些家里爷爷奶奶口中的哪哪都疼仿佛真的有了具象化的体现,或许就是世界上就是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你要真正的穿上别人的“鞋子”,才能真正的与他们的世界共弦。共感力最根本的来源是设身处地地体会,我这样的想着。
汗臭味与楼梯里的水气味是我们在体验后身上散发的味道,而我们在老师的安排下结识的那位住在养老院的奶奶,身上淡淡的消毒水味与一种克制的长者味道结合下,隐约透露着一种严厉的信息,就好像第一面见她带来的感受。奶奶听力不好喜欢安静,但是与他一起接受我们拜访的另外一位奶奶却是声音高昂的。奶奶多次向我们表达了对于另一位长者的不满,我们在最后被安排到了楼下进行访问。奶奶第一个告诉我们道理便是不要太“张”,不要在集体生活中给别人添麻烦,我们都笑着点点头。
但她随后讲起的故事却是那样的惊心动魄,奶奶曾经是军医,从小在部队里长大,13岁的时候便随着军队一起参与了抗美援朝,去到了三八线附近。她给我们讲了很多小时候的事情讲她在旧社会的见闻,讲她被压迫,也讲在新中国成立后对她生活带来的改变。我们同学提问,她为什么选择了这条职业道路的时候,给我们讲了一个都惊讶的故事。邓颖超奶奶,那个活在我们历史教科书的人,在她13岁的时候,曾经因为战乱来到了奶奶所在的重庆。在那里,邓奶奶作为一名普通的长者与她结识,并鼓励她学习,答应她再下次见面的时候把她接到革命根据地后方的学校学习。这一切的一切在奶奶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埋下了之后选择做一名军医的种子,虽然约定在之后因为战乱种种原因没法成真,但奶奶确实像她们当初答应的一样,励志于革命,以毕生的时间学习、成长。
奶奶的一生其实充满了坎坷与艰辛,在那个充斥着战乱,无他人可模仿只能自己走出自己的一条路的时代,那一粒沙落在每个人身上,着实是沉重的一座山。但她却从未放弃过对生命的热爱与追求。我看着奶奶依旧坚毅的眼眸,目光如灼灼之火烧到我心灵深处,我透过它看见那个年轻的革命者听了邓奶奶教导后更坚定了自己的道路,而他的目光也透过此审视着我的内心,我们究其一生要追求的命题到底是什么?曾经在旧时代里跪着的人们随着国歌声的那一句起来有尊严的站立,中华民族在经历过百年耻辱之后重新尊严的屹立。那一份尊严,在年老之后依旧体现在她挺立的脊梁。
那一份消毒水的味道,是被严格保护起来的味道,出现在有着洁白天花板的病房。“很白,很空,我觉得看久了我一定会抑郁的。”这是我们在角色扮演的活动中,扮演老人同学躺在病房上的体验。
我们依照老师的安排扮演老人,来拜访的家人和护工。我们演绎着这里护工曾经经历过的场景,家人来养老院看望老人的情景。老人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他想出去走走,感受那久违的阳光和微风。然而,家人却担心他再次骨折,于是婉言拒绝。养老院所服务的个体究竟是家人还是老人?当生命走向暮年,我们都在爱的羁绊下被生的渴望束缚,活着与尊严其实并不是两个相对立的命题。我们在扮演中深刻感受到了无奈,每一方都有自己的私心,每一方都有自己的心愿,但唯一恒久的,就是对彼此的爱。在扮演结束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各自抒发自己的感受,其中扮演老人女儿的那位同学在发言时落下泪来,想到自己生病的外婆想到了他妈妈照顾外婆时的情景。我们都沉默了,我们都有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总将有一天我们的父母会老去,我们自己也会走向暮年。
但我总是想着《当呼吸化为空气》里的的一句话:“人不能过得像不会死去一样,又要活得像不会死去一样。”
当老师让我发言时,我提起了上次在课堂上提过的那部书籍与电影《遇见你之前》,女主作为护工,遇见了高位截瘫的男主,她的活泼与爱化解了他高位截瘫后的痛苦与刻薄他们一起经历了很多事情,当在最后一刻,男主还是像之前想好的那样选择了安乐死。这才是真正的遇见你之前,死亡的到来不会因为任何爱而改变,爱真正能改变的是我们的心境,和面对死亡的那一刻,你是微笑抑或是还是恐惧。
在这一天的学习当中,老师向我们提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尊严。养老院里的每一位老人,其实都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在与老人们的交流中,我们学会了倾听与理解。我们不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关怀与问候,而是真正地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如果要真正谈论尊严的话,我觉得那是一种味道。它是糊状饭菜发出的油烟味,承载着坚守自主进食的意义;它是房间里淡淡的消毒水,是严加看护下所蕴含的儿女对老人的爱;它是我们体会过他们感受后的汗水味,是真正在设身处体会过他们所感后而有的那份共感力;它是我们口中那份“老人味”,是身体散发出对疾病死亡抗争的硝烟味;它更是尊严本身的味道,平和、温暖,一份发自灵魂的味道,永远不会因为岁月的更替而改变他的强大。
尊严养老,不仅仅是物质的满足,更是精神的慰藉。而作为医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学会共感,去体会老人的喜怒哀乐,去尊重他们的选择与尊严。用共感去了解那份岁月沉淀下的沉重,用心灵去品味那份尊严的香气。
离开养老院时,我们带着一份深深的敬意与感慨。那里,有岁月的痕迹,有生命的赞歌,更有尊严的香气。我们明白,每一个人都会老去,但尊严却永远不会消失。如何去创造更加温馨、更加尊严的晚年生活,是每一个会老去的我们都要努力的命题。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