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病历 | 一个儿科医生的觉悟
一个儿科医生的觉悟
作者:陈冉冉
深圳市儿童医院肾内科
我是一个不善言谈的儿童肾内科医生,有幸接触叙事医学的带教,也让我对患者以及她们背后的故事有了重新的认识。让我觉得在工作生涯中,能为患者做的不只是冰冷的医术,还有温暖的语言,真诚的关心。这小小的举动,对治疗也是不可或缺的。正如屠格涅夫在《门槛》中所说:“门槛外是黑暗,门槛内是光明。”而我们医生,就是那守护在门槛边的人,用温暖与善意为患者推开希望之门。
今天回忆的是一个10岁肾病综合征的患儿周思(化名)小朋友。这个疾病与儿童常见的肺炎不一样,一旦确诊,治疗以年为疗程,短则一年,长则数十年都可能。周思小朋友2岁确诊,这八年都是与药为伍的日子。
一、家属的“怠慢”
我初次见她时,便是她10岁时肾病严重复发来急诊就诊。急诊室里,只见一个小女孩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她的脸显得格外大,眼睛肿的仿佛随时都会被挤出来。肚皮亮晶晶的,肚脐也成了一条缝,四肢硬邦邦的。此刻的她,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精神状态差到了极点。疾病严重到这种程度,最起码复发有半个月到一个月了,我暗自思忖,究竟怎样的家庭会把小朋友的病情拖了那么久才来就诊?
我疾步走出抢救室,大声问道:“周思小朋友的家长在吗?”“我是。”一个中年男子小跑过来,身形单薄,凌乱的头发中几缕白发显得格外扎眼,额头的汗珠在灯光下微微发亮,脸上满是慌张。我略有责备地问道:“家长怎么那么粗心,拖那么久才来看?现在病情很重,必须马上进重症监护室治疗。”患儿爸爸一听这话,立刻慌了神,嘴唇有些颤抖地说:“这么严重啊!”患儿奶奶的脸微微涨红,眼神透着不相信,眉头嘴角微微下撇,倔强地说:“怎么这样?你们别吓唬我们,我们又不是第一次住院。”听到这样的话,我差点惊掉了下巴,这娃水肿的都扭曲了原有的面容,呼吸都费力了,家长竟然还未意识到严重性!经过了沟通,得了家属的同意后,我赶紧返回抢救室,对周思小朋友说:“小朋友,现在病情需要去重症监护室治疗一段时间哈。”小朋友费力地问:“医生,我会死吗?”我很震惊地看着孩子,心想病情虽然严重,但一个10岁的“祖国花朵”正是惊艳盛开的年龄,怎会考虑到死亡呢?难道是急诊的阵仗吓着孩子了?此刻我只能安慰孩子说:“不会,没那么严重,会好的。”
就这样,在重症监护室,周思小朋友经历了数天的艰难治疗,病情稳定后转回肾脏科继续住院。
二、家属的“抱怨”
再次见到周思小朋友时,她的浮肿虽然稍有好转,但仍然肉眼可见。奶奶在一旁开玩笑地说:“周思还是很肿呀,肚子比怀孕的肚子都大。”我附和着说:“是呀!顶着这么大的肚子,可比孕妇还要辛苦些呢!”不料奶奶话语一转,接着开始抱怨道:“孩子妈妈知道她生病,就直接离婚跑了,不管她了。就是她爸一个人挣钱。2岁就得着这病,这么多年生病花了不少钱!这次这么重,花钱更厉害。有这个小累赘,她爸爸对象都找不到。哎!造孽呀!”我听了不免有些气愤。为什么奶奶能当着孩子的面说这些?语气不禁也硬邦邦起来:“孩子身体更重要,钱可以再挣!”奶奶的表情似乎瞬间凝固了,原本想继续的抱怨在喉咙口打转,但没有再说出一个字。
三、家属的“无奈”
治疗数天后,因病情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我找到周思小朋友的爸爸,告知加用药物费用昂贵,一次治疗就需要3000元,且需多次治疗。周爸爸皱了皱眉,有些为难地说:“药物那么贵啊?能不能等几天再用?”我有些着急:“为什么等几天?越早越好呀?”周爸爸有些支支吾吾地说:“我实在没钱了,得去借钱。”我一下子语塞了。医生总是想尽办法治疗疾病,可经济的难题却难倒了家长,也导致治疗不能顺利进行。
四、理解与帮助
整个住院期间,我看着周思小朋友,她的表情却总是那么“从容淡定”、“无所畏惧”。我想起当时急诊室她问我的问题,心里不由得微微地疼着。有一次小朋友的父亲和奶奶不在,我小心地问她:“为什么会想到死?”她淡淡地说道:“我也不知道,就是觉得如果真的会死,可能就不会再拖累家人了吧!”我心头一触,这孩子过分懂事了。我突然想到上次叙事医学实践随访的小患者,与深圳大学的同学陪聊后开心了很多。于是,我请了社工部志愿者来扮演陪聊角色。他们时常来看周思,周思小朋友笑容也逐渐多了些。查房时总能看见社工姐姐的身影,她们说话温柔极了,还总给周思小朋友带来了“称心”的小礼物。有一次小朋天炫耀地对我展示说:“这是社工姐姐送的画板。等我疾病恢复了,我还要约姐姐一起去爬莲花山。”听在耳里,我都不免有些羡慕起来,原来社工姐姐比我还更得小朋友的喜欢呐。
从社工姐姐与周思及家人的聊天中,我逐渐得知了这个苦难沉重的家庭抗病八年的不易。病初2岁确诊“肾病综合征”时,周思小朋友有一个虽不富裕但还完整的家庭。刚得知疾病时,家长还不知道它意味着什么,总是说:“医生,钱不是问题,给孩子最好的治疗,把孩子治好。”后来,周思妈妈因为经济压力以及跟周爸爸不和,直接离婚跑了,让这个病痛的家庭雪上加霜。周思爸爸工作忙碌,奶奶便承担起了照顾周思的重任。周思的病情每年复发数次,一复发住院费都得上千上万。后来“久病成医”,为了节约开支,轻微复发时,周思的家长就凭经验自己加量激素,偶尔也能控制住病情。这次复发,家长也凭借以往经验自己调药,却一直没有效果,导致病情那么严重才带来就诊。抗病八年,孩子爸爸一个人在广东打工支撑整个家庭的重负,肉眼可见周爸爸苍老消瘦了不少。奶奶实在是心疼自己儿子,希望儿子能再找一个老婆,有个能知冷暖贴心的人,过点正常人的日子。但现在经济困难不说,还带着一个生病的孩子,这个想法更难实现了,才导致奶奶的怨气和前面让我气愤的“抱怨”。而且,周思的户口留在老家,周爸爸因长年不回老家,连周思的医疗保险都没购买。本次住院又花光了家里好不容易攒下来的一点积蓄,实在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了。了解周思小朋友家庭背后的故事,我终于能理解小朋友和家人的所作所为,明白了这个小朋友为什么病情深重却总是“从容淡定”,虽然病情反复折磨,但在她背后有着家人深沉的爱。了解得越多,也就越为我之前因为误解而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深深自责。
于是,接下来的查房时,我们多了“刻意”,鼓励孩子对疾病有信心;也多了“耐心”,倾听奶奶对疾病和生活的抱怨。科室特意为他们申请家庭贫困基金,暂时缓解了这个家庭经济的压力。我们也教会家长如何申请当地医保办理,后续看病医保报销也可缓解部分经济压力。渐渐地,小朋友的笑容越来越灿烂,爸爸的愁眉逐渐消失,奶奶的抱怨慢慢减少,孩子的病情也日益好转了。在孩子的康复之路上,药物治疗与心情愉悦仿佛是两条并行的河流,又在某个交点汇合成一股温暖而强大的力量。不久,周思小朋友顺利出院了!奶奶离开时微笑着,眼神透着感激和温柔:“陈医生,我脾气不太好,你们见谅哈!你们还有社工姐姐对周思及我们全家的关心及付出,我们心里很感动,真的谢谢你们。”爸爸也激动地说:“陈医生,谢谢你!娃说很喜欢你,说下次有机会还要约你也一起爬莲花山呢!”得到家长的赞扬,我很有成就感。这如朋友般的邀约不仅拉近了医患关系,也温暖了我的心。而这颗格外温暖的心,也来自对自己的满意和肯定。因为对这个家庭的倾听和理解,让我能更多更有针对性地提供回应,从而更全面深入地帮助到患儿。这让我深深理解到叙事医学的意义。生老病死固然是客观规律,然而每个人的疾痛却各有不同。也正因为如此,医学作为回应他人痛苦的努力,更需要我们认真的倾听患者的故事,不带偏见、全心全意地理解和接纳,从疾苦中察觉和思考更有温度的医疗。
作为儿科医生,我们面对的不仅是一个孩子,还是一个家庭。除了孩子本身疾病的治疗,患儿家庭环境及心理的健康,对疾病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我庆幸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孩子过分懂事背后的故事,才让我有机会更精准的帮助患者及家庭。我也懊悔最初对这个家庭的误解,在奶奶想继续倾诉时,因为我的片面印象差点错失真相。周思的故事,不仅治愈了一个患者,也觉醒了一个医者。八年疾病摧残的不仅是患儿,更是一个家庭。我相信在以后工作中,我能更耐心地去倾听每个家庭背后的故事,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愿每个病痛家庭都能拨开疾病的“云雾”,拥有煦暖的晴天。
作者简介
陈冉冉
深圳市儿童医院肾脏科主治医师
医学硕士,从事小儿内科临床及教学工作多年
曾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肾内科进修学习
擅长肾病综合征、肾综合并矮小症、紫癜性肾炎、IgA肾病、慢性肾脏疾病、血透腹透等专科诊疗。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