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病历︱人体拐杖
人体拐杖
作者:邹志才
深圳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2022级
带教老师:邱传旭、李晓会
罗湖区人民医院老年病分院
罗湖区鹤年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打开手机,看了看屏幕上的时间,九点了,我们准时地到达了张奶奶的家。
张奶奶是我们《温暖的医学》课程二阶实践的跟访对象。在前几次跟访中,我们了解到奶奶其实是一个坚强,慈祥的长者,会游泳、会吹手风琴、会练瑜伽、会吹葫芦丝。
敲了敲门,“奶奶,我们到了”,组长轻快地说道。过了一会,奶奶像是拖着沉重的脚步过来。我想,奶奶的腿脚应是没有年轻那么利落了。
门缓缓打开,伴随而来的是奶奶喜悦的声音:“你们来啦!快!进来进来!”奶奶非常开心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她身上穿着浅红色的长袖衬衫,以及黑色的休闲长裤,和我们印象中的长者别无二致。
刚开始,我们和张奶奶慢慢地含蓄地问候了几句,并按照我们提前设计好的采访提纲一问一答起来。而奶奶也一字一句、耐心地为我们解答疑惑。
由于这几天有些阴雨,我们提前就打算,如果今天天气好转的话,就陪同奶奶去后山走走。
“我们去外面爬山吧?现在好像不下雨了”,小炫同学说道。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天空变得明朗了起来。奶奶笑着说好,我们一行八人便收拾好东西,带上雨伞,向公园后山走去。
据奶奶说,来后山的大多都是这社区的老年人。有的来这里唱歌,有的来这里跳舞,有的则来这里闲聊,是一个很好的休闲的地方。看着周围绿树成荫的景色,令我感觉心旷神怡,早起的疲惫都被治愈了。
上山的前半段是一段一段的石阶,对于腿脚不便的人而言,恐只能让人望而却步。由于下了雨,石阶像被一层薄而透明的保鲜膜覆盖住了,看起来就像玻璃一样光滑。我发现奶奶登梯时,左脚并不是特别的方便。我担心奶奶不小心摔倒,于是,主动上前扶住奶奶的手。奶奶笑了笑,说道“我就是怕这个台阶,容易跌倒,上面有个平台,还挺大的”。
逐级而上,来到了登山途中的第一个平台,确实如奶奶所说,面积不小,约莫有四五个篮球场那么大。一眼望去,我惊奇地看到十几位五、六十岁的阿姨在这里,可没有一个年轻人的身影,她们在音乐的伴奏下练习舞蹈,正在为了一个星期后当地老年大学的表演而练习。奶奶也参加了一样的活动,不过项目是吹葫芦丝。
“哎!张奶奶好!”她们向奶奶热情的打招呼。在同一片小区居住,彼此都已经比较熟悉了。奶奶看到他们也很开心,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奶奶便与阿姨她们聊了起来,并且向她们开心的介绍我们,我们也忙不迭地自我介绍了一番。
继续前行。走着走着,天空忽然又下起了小雨。大家急忙拿伞,接连擎出七八朵花来。我撑着伞,和奶奶一起并排缓行。奶奶的手搭在我的左臂,我们一起向上走去。我看到奶奶脸上仿佛飘过一丝怅然,转瞬又消散了,说道:“好在小邹带了一把这么大的雨伞,还当我的拐杖。现在下着小雨,也挺好的,只求老天爷不要下得太大就好了。”
“嗯嗯,不会的,应该不会下大的。”小心地扶着奶奶的手,我赶忙应道。但心里还是担心雨会下大,毕竟奶奶也好不容易来这一趟。奶奶说自从老伴走后,就有一年多没来这里了。如果一个人来爬山的话,不仅风险很大,而且对于本就孤独的老人来说反而更显凄凉。
好在,天色没有再变,只是一直飘着些雨丝。奶奶边走,边感慨地说:“我现在老了,变成老太太喽!”
“哪有,奶奶还是很年轻,大家都说您很有精神呢!”
“我也是因为你们来了,沾了你们年轻的气息,才活得比较年轻一点,要不是现在还跟个老太太一样死气沉沉,所以我愿意你们来。”奶奶不禁笑了笑,在跟我们的聊天中,奶奶显得很开心,也向我们吐槽了很多内心的想法与见解。

陪同张奶奶爬山
我们在上山的路上走走停停,一边欣赏着周围的景色,一边感受着爬山的乐趣。我们与奶奶一起慢慢地战胜这座山,雨渐渐地也停了下来。
最终,我们来到了一处亭子。此地算是我们上山的“山顶”了。这个亭子周围建立了一些健身器材,当看到练压腿的杠的时候,奶奶也来了一些兴趣,说道“你们有谁能比的过我的,来试试!”
看到奶奶的兴致很高,我们也跃跃欲试。但奶奶毕竟是学瑜伽的,毫无意外,我们都一一落败了。“奶奶,您真的太厉害了!我是真够不到,柔韧性不好。”我笑着,非常佩服奶奶的身体柔韧性。同学们也七嘴八舌夸赞奶奶的表现,奶奶开心的笑了,跟我们说这个要常练才行,不是一蹴而就的。此刻,我看到了奶奶身上那种年轻的气息,活力满满的心情和自信的心态从奶奶身上散发出来。
在亭中驻足了好大一阵,我们开始沿着下山的路往回走。这次我熟练地充当着奶奶的拐杖,在整个下山过程中,我扶着奶奶,一步一步、稳稳当当地往下行,心里感觉这样的场景特别的温暖。
陪伴奶奶走完了这一程雨一程山,离开时看着奶奶满足与开心的笑容,我的内心也颇有触动。原本,我们与奶奶之间不过是茫茫人海中的陌生人,但这场偶然又必然的相逢,在我们之间编织出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特殊纽带。
这纽带满载着温情。奶奶以一位长者的身份,始终对我们抱持着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深切的理解。她笑称我为她的拐杖,我不禁想拐杖的意义是啥呢?它不正是信赖、扶持与温暖的化身吗?而我们的实践跟访,正是我们传递温暖、践行关怀的直接体现,这不正是我们每个医学生应该传递的、也是我们在这段实践课程中所追求的精髓所在吗?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一根人形拐杖,去给有需要的人传递温暖。在这个世界中,有很多像张奶奶一样的长者,也有许多在生理和心理上更加弱势的群体,他们也更需要年轻人的关怀与帮助。
埃克苏佩里说过:“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盏灯,那就是温暖和爱。”
与张奶奶合影
带教老师按语
“张奶奶”除了患有高血压,同学跟访的最主要原因是奶奶相濡以沫的老伴骤然离去而得了失眠、抑郁,在最为黑暗艰难的日子得到老年病医院王立主任的开导及同学们的及时到来,因此我们在文中见到的是已经“重启”后的张奶奶。
老年人抑郁症(Late-Life Depression, LLD)是一种常见但常被忽视的精神障碍,主要发生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群体。由于老年人群体常伴有慢性疾病、功能退化、社会支持减少等问题,抑郁症的识别和治疗面临一定的挑战。抑郁不仅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还会加重身体疾病的症状,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增加死亡风险。
同学们在跟访过程中以有效的沟通在认知行为、人际心理等为奶奶进行了有益的赋能并在细致的观察中从拐杖得到反思,小事蕴含大道理。
带教老师简介
邱传旭
副主任医师
罗湖医院集团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原院长
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医养融合办公室主任
广东省养老服务业协会高级顾问
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现主要从事医养结合服务规划、老年病防治、安宁疗护、老年综合评估研究等工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