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生园地>详细内容

学生园地

平行病历 | 虚弱的身体,高贵的精神

来源:深医人文 发布时间:2025-02-16 21:55:43 浏览次数: 【字体:

   虚弱的身体,高贵的精神

·作者:李彦霖

深圳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2022级

 

·指导老师:芦兰

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

 

风有力量将一张厚重的纸张轻轻扬起,却难以将一只轻盈的蝴蝶从空中携走,这恰恰证明了生命的力量,在于它的逆风飞扬。

——题记

 

01初见

 

五月的深圳,并未像其他城市那样缓缓步入温暖的晚春,她已经迫不及待地迎来了烈日炎炎的夏季。趁着八点的晨光尚不刺眼,我们乘车前往远离学校几十公里的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去参与我们的首次安宁疗护实践之行。

 抵达医院后,带教老师芦兰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即将见面的病患:一位皱纹纵横、尽显岁月沧桑的89岁的杨奶奶,她正顽强地与胰腺癌抗争。鉴于她的身体状况较为虚弱,家属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

尽管我对癌症晚期患者的虚弱有所了解,然而,在初次和杨奶奶见面时,她那枯瘦如柴的身躯仍旧让我心头一震。奶奶的手背上青筋突起,手臂细得仿佛一截枯竹,尽显其脆弱无力。一旁有位老者相伴,听老师介绍,那位是奶奶的长子。

奶奶2024年发现胰腺癌时便处于晚期,表现出了不能进食,腹部疼痛的症状,在通过补充营养剂等治疗手段下,杨奶奶的这些症状得到了缓解,精神也有很大的改善。她能和我们正常的聊天了。

 

02过往岁月

 

在和杨奶奶聊天的时候,我们得知奶奶之前是位会计,年轻的时候响应国家号召去新疆工作,一呆就是三十多年。

“当年我从揭西老家去新疆,光是坐车到天水就用了一周嘞,后面换成敞篷车,穿着棉衣才到达新疆,新衣服都磨烂咯。”

“我为什么要去新疆这么远的地方?当时一看到能去边疆为国家发光发热就一股脑报名了。

“住的地方都是我们自己一砖一瓦盖的,井水都是我们自己找的。”

“大炼钢的时候好累的哦,无论男女老少都得去干活。为了炼钢,连炒菜的锅都没剩下。”

杨奶奶对自己曾经的那段辉煌岁月充满自豪,从她断断续续的叙述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六七十年前拓荒边疆的艰苦卓绝与那个时代人们的崇高壮丽。她的儿子在一旁也感慨万分,回想起当年仅十一岁便带着弟弟,和母亲一起,从揭西的故乡来到了遥远的新疆,那是一场历时十天十夜的漫长旅程。在新疆,她们一家开始了新的生活。尽管环境艰辛,文化差异巨大,但奶奶的坚韧和智慧帮助家人逐渐适应了那片广袤的土地。

“我老了,但我还想回新疆为祖国再尽一份力。”

“我母亲是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那个年代的人都是伟大的。”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如此高龄的长者,与奶奶攀谈仿佛是在翻阅一部博大精深的历史巨著。尽管她的身体已远不如当年健壮,但她的精神仍旧保持着那份高贵与激动人心。这恰是老一辈共产党员献出青春,致力于国家建设的高贵精神,这种精神从毛主席时代传承至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这种精神也是奶奶毕生价值的最好体现。

“奶奶,您现在还有什么愿望吗?”我问道。

“愿望?如果病好了,我想回新疆再看看,看看我建设的祖国怎么样了。我还想回新疆继续工作,为国家建设继续出力!”

哪怕病魔不断折磨着奶奶的身体,她的内心却还在想着祖国。这位奶奶是个伟大的人,这是奶奶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03时光悠悠

 

岁月匆匆,每隔数周,我们便前往探望奶奶,每次都精心准备了一份份惊喜:或为她朗读篇章,或书写信件,或携带新鲜水果。起初,奶奶的病情还相对稳定,但随着日子的推移,奶奶渐渐不能长时间说话了,我们的交流也从听奶奶讲述往昔变为我们述说在学校生活的故事。奶奶的健康状况亦逐步转差,食欲减退,睡眠浅薄,以及持续的疼痛不适。

为了圆奶奶重返新疆的心愿,我们特意请她的邻居录制了一些视频,都是奶奶再熟悉不过的场景:她曾经居住的社区,她每晚散步的林荫小道,她曾挥洒汗水的岗位……当奶奶目睹这些画面,她的笑容如花般绽放,仿佛瞬间忘却了病痛的纠缠。

 

IMG_270 学们陪杨奶奶看新疆的画


04告别

 

九月末,杨奶奶的情况不好了。

鉴于奶奶年事已高,体质虚弱,无法承受抗肿瘤治疗,她的病情不可避免的持续恶化,直至进入疾病的晚期阶段。在此期间,奶奶再次遭受剧烈的疼痛,并出现了无法进食的状况。尽管医生竭尽全力进行治疗,但奶奶的病情改善并不显著。那天,我们如往常一样前往熟悉的病房,但在前往之前,带教老师向我们透露,杨奶奶近期出现了持续的高烧,并伴有严重黄疸。

当我们随着带教老师一同来到杨奶奶的床前探望,只见她的病情已极度严重——陷入了昏迷的状态。我们尝试唤醒杨奶奶,但遗憾的是未能成功。我注意到她的血压仅为96/71,脉压差非常低。她已虚弱到无法发声,我们只是静静地守在杨奶奶床畔,紧紧握着她的手,传递着温暖与慰藉。在这一刻,她艰难地睁开眼眸,瞥了我们一眼,旋即又缓缓闭上。

她便这样日复一日,静静地卧于床榻,平静得仿佛没有痛苦,安宁地合上了双眼。

回到办公室,带教老师跟我们说昨天奶奶还在念叨我们,说还想见我们一面。通过这几次的看望,我们和奶奶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情感纽带,老人家在昏迷前还在想我们这帮孩子。

奶奶在2024年9月28日平静地告别了这个世界。她的两位儿子虽然深受母亲离世的打击,但在我们的慰藉和疏导下,他们逐渐坦然接受了这一事实。人生自古谁无死,他们的母亲已享高寿,尽管她不幸患上了胰腺癌这一重症,最终还是安详地离世。

人生总计不过短短数十年,要在这些有限的岁月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无疑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奶奶耗尽毕生精力,投身于建设祖国的壮丽河山,即便在生命的尾声,她仍渴望为祖国贡献最后一份光和热。这样的一生,才是我们应当向往的高尚人生。这样的精神,才是我们应当向往的高尚精神。

作为一名已经踏入医学殿堂的学子,我深知自己承担的责任重大,使命崇高。在未来的征途上,我必须深入理解“医者仁心”这一核心理念,它不只是简单的口号,而是要贯穿在我的职业实践中,塑造我成为一名满怀爱心与温暖的医生。

杨奶奶,您是我的精神楷模。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会继续传承这份高贵精神,用我的双手和心灵书写属于自己的医者生涯。

 

IMG_276 

 

带教老师按语

杨奶奶曾经是一位开疆拓土的勇士,也是一位舍小家保大家的奉献者。60多年前杨奶奶从中国的大南方(广东省)考入中国大西北(新疆)的会计学院。她毕业后响应国家的号召,毅然决然地留在了中国最艰苦的新疆吐鲁番工作,适逢新疆的基础设施和石油工业建设的重要阶段,大家都热火朝天的打油井、建铁路、修公路、建机场等,可是杨奶奶的丈夫当时在陕西工作,他要求杨奶奶到陕西照顾孩子和家庭,杨奶奶此时正投身于新疆的建设,她无法顾及家庭,毅然地选择了离婚,就这样杨奶奶一边带着两个幼小的孩子,一边投身于国家的建设中。她曾到过农村最穷苦的地方工作,也做过拉井架、打钢架的工作……,就这样,一晃60多年过去了,而就在她88岁安享晚年时,不幸患上了胰腺癌。

因杨奶奶所患胰腺癌已到局部晚期,即使手术切除也不能明显延长她的生生命,何况杨奶奶已逾88岁高龄,她家人选择了安宁疗护舒缓治疗。

作为医务工作者的我们,在和家属经过深入的沟通和充分的病情评估后,医护团队一起制定了舒缓治疗方案,这个方案不仅要缓解杨奶奶身体的痛苦,更要重视她生活质量的提高。

因我当时参与深圳大学《温暖的医学》叙事医学实践课程的带教,在取得杨奶奶家属同意的前提下,杨奶奶成了我们的跟访对象。她非常乐意和同学们在一起聊天、分享她的学习、工作和人生经验。当我触及到了杨奶奶一生对工作强烈的追求和对国家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及她在工作上任劳任怨、不计报酬、服从国家安排的态度,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正在消失的精神,我常常在想到底谁治愈了谁?

在我们医护和深大同学们共同努力下,不仅使杨奶奶身体上的疾病状态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缓解,并且也使她心灵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她和我们在一起度过了半年的愉悦时光。最后,她安详的、没留遗憾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次叙事医学安宁疗护实践课的宝贵经历,不仅仅让我和同学们学习了处于生命终末期患者的舒缓治疗,更让我们理解了患者的灵性需求,并据此提供支持,进而使患者身心舒适,有质量的生活,有尊严的离世。

此次实践课也让我们更进一步理解叙事医学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和全人诊疗的医学观。

 

带教老师简介

IMG_284 

芦兰

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中国肿瘤防治联盟深圳市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深圳市医师协会肿瘤胃肠肿瘤专业委员会肿瘤康复专业组副组长

深圳市医师协会肿瘤科医师分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等

 

从事肿瘤内科工作20余年,熟练掌握肿瘤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疑难实体肿瘤的化疗、靶向、免疫、微创等治疗以及安宁疗护患者的舒缓治疗;主要研究方向消化道肿瘤、肺癌、肿瘤相关心脏病。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