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病历丨真情可抵道阻且长
真情可抵道阻且长
作者:赵欣宇
深圳大学医学部2023级临床医学专业
一、漫长而痛苦的抗癌之路
“主诉:直肠癌伴转移一年。”这是王伯两面满满当当的入院记录上最醒目的一句。
下腹疼痛入院、确诊癌症、手术治疗、造口感染、小剂量化疗、靶向化疗、肝转移......入院记录上的文字密密麻麻。最为规范简练的语言却诉说了一场极其漫长而复杂的治疗过程。,那是好转与恶化间的反复横跳;那是苍白的用语也难以掩盖的血淋淋的痛苦......走进病房之前,我难以想象患者已经被这磨人的病症折腾成什么样。他是否已经筋疲力尽?他是否还能受的住这看似无穷无尽的战斗?
二、夫妻间的抗癌回忆与日常
王伯住在病房最里处靠着窗户的位置。我们进去时,伯母正坐在床边,拿起被子的一角盖在老伴儿的肚子上。王伯一条腿盘着,上半身轻倚在床头,脊背直直的。见我们来了,伯母起身热情地招呼,王伯也笑眼弯弯,铜色的脸上透出一丝红气,看着十分有精神。
我们的访谈从伯母回顾王伯的整个病程开始。
“有一段时间吧,我发现他拉大便的味道很奇怪。他还总是肚子疼。我让他去医院,他不肯去,怕花钱。后来痛的厉害,才到医院做了手术,检查出来癌症.....8月28号又做了一次手术,你看他现在肚子上挂了一个袋子......出院以后,伤口感染了,9月24号又做了手术.....10月8号,我担心,马上要超过两个月了,化疗效果不好了......”听着听着,我悄悄翻开入院记录单,伯母回忆中的日期与记录不差分毫。
“伯母,一年多了,连日期都还记得这么准确。”
伯母笑了笑说:“这些日期啊我一直记得很准。”
王伯坐在伯母后侧方,轻轻摩挲手臂,静静听着妻子讲述,偶尔作一两句补充。闻及妻子在自己受病痛折磨最严重时的担忧甚至崩溃,王伯的眼眸低了低,一直挂在嘴角的笑意里似乎也多了一分苦涩与感动交杂的情绪。
三、王伯的内心世界与人生感悟
“面对如此艰辛的、与病魔抗争的过程,您会感到担忧、害怕甚至绝望吗?有什么放心不下的吗?”提问时,我已经预料会得到肯定的回答,毕竟谁能够在死亡面前做到真正的淡定从容呢?
“我什么也不想。我就是个闲人。现在孙子孙女大了,不需要我照顾,也不需要我做别的,我就安心养病就好了。我就是个闲人。”王伯几乎脱口而出。
可是这个自称什么也不想的闲人,调侃着自己长一公斤花了五十万,算着老伴儿来照顾自己一天的交通费就要花去几十元,一顿午餐的价格比老家贵了不少......这个自称什么也不想的闲人,却也和其他的爷爷一样,为小孙子不好好学习而担忧,为孙女懂事、成绩好而骄傲......这个自称什么也不想的闲人,顿了顿,望着妻子,补充道:“我是没什么想的,她可能就整天想着怎么给我赚钱治病咯。”
“您认为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在访谈即将结束时,我问出这个问题。
“那肯定是生命咯。”这又是一个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还有家人的陪伴。我的老伴儿,陪了我大半辈子......”
是啊,这个下意识把生命放在最重要位置的人,如何能在癌症面前真正心安?也许,那句“我什么也不想”,是已经默默告诫过自己无数次而熟悉到脱口而出的台词,是“我要安心养病”的理智,是“不想再让家人为我担心”的思虑,是对家人浓得化不开的爱与眷恋,是一股“我要好好走完剩下的路”的心气。
四、真情的力量与生命的希望
畏惧死亡是每一个生命的本性。于是,苏格拉底说“灵魂是不朽的”。笛卡尔说“身体和灵魂是相互独立的”。老人说“人死了以后可以上天堂”。小孩们说“人死了以后会变成大神仙”......人们有着各种各样对死亡的美好幻想,试图以此来驱散死亡这一朦胧的存在所带来的清晰可感的恐惧。现在的我离死亡还遥远,只曾在影视、文学作品、大人口中的一个个生命故事里感慨生命的顽强或脆弱,死亡的悲壮或安宁。但人终究会走近死亡,近到能够看清它的模样。希望到了那时,我能够拥有力量,带着一生的积淀,平静地走向终点。
现在的王伯正处于这样的时刻,我鲜少从他身上感受到焦灼或惶恐(也许曾经出现过)。我看到的是他在尝试着平静地接纳命运的苦难,努力一步步走好剩下的、或许早已看得到尽头的生命之路。王伯定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力量,而力量的源泉,大概就是亲情和爱。对丈夫每一次治疗都烂熟于心的伯母,即使路途遥远也日复一日来回奔波的伯母,像对待孩子一般无微不至照顾着丈夫的伯母,以及听闻十分孝顺的儿女、温暖的医生护士......是他们在用真情支撑和守护着王伯对人间的眷恋和珍视。肿瘤患者的生命之路不能太平,而真情恰抵道阻且长。
说着,伯母摸了摸王伯露在外面的胳膊,拉过被子,严严实实地盖上,仿佛是想用这小小的动作,为他抵挡世间的所有风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