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病历︱爱为生命筑起血肉
爱为生命筑起血肉
作者:符丹蕾
深圳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2022级
指导老师:孙客、王建尧;余佯洋
深圳市儿童医院;深圳大学医学部
在那段悠长而深刻的记忆里,时间仿佛被赋予了不同的维度,每一刻的交织与重叠,都编织成了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画面。故事,从一次寻常的随访开始,却不经意间揭开了关于勇气、爱与希望的深刻篇章。扑面而来刺鼻的消毒水味、口罩下神色各异的小患者和家属、来来往往冰冷的仪器运转之声下,我们却总能看到那位母亲温柔的笑容,仿佛母爱的光辉能穿透一切阴霾。但这次,她的背后藏着一个更为沉重的故事,一个关于勇气、爱与不屈的篇章。
回溯至去年冬日的一个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驱散寒冷,这位母亲已带着心中隐隐的不安,踏上了为孩子寻找答案的征途。孩子的异常瘦弱与频繁诉说的腿痛,成了她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四家医院的辗转,无数次的检查与等待,换来的却是一次次“正常”的结果。直到今年三月,儿童医院的一纸诊断,如同晴天霹雳——神经母细胞瘤,且已扩散。那一刻,世界仿佛静止,饶是再强大的人也会被伤病缠住前进的脚步,而这位母亲,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女人,却以超乎常人的坚韧,轻描淡写地说:
“已经这样了,就治呗。”
人生如胶卷倒带,如今我们身穿白袍,带着对生命的敬畏踏入病房,却在病床前忍不住轻轻屏住呼吸,隔着口罩问候床上的小患者。那个本该在操场上奔跑、在阳光下欢笑的孩子,此刻却依偎在母亲怀里,眼神中既有对陌生人的好奇,也有对疾病无所畏惧的坚毅。他的头发因化疗而脱落,但那份属于孩童的纯真与活力却丝毫未减。这是一个经历了两轮治疗一场手术的小男孩。超出我们预料的是,他意外地健谈。自第一次拜访后我们便常常来到医院,一来二去这个小患者也便对我们放下了戒心,缠着我们分享他喜欢玩的游戏。
“姐姐我要去换药了!”他被爸爸妈妈带去换药室前把平板郑重地嘱托给我们,“你们可以玩我的游戏。”
每隔一周小朋友都会来到医院,重新通过留置针向血管注入他不得不赖以生存的药物。这一周有些小插曲,小朋友的血象一直不乐观,换药过程中还发生了药物漏出,医生当下就决定重新入院做检查。我们看着他紧紧抓着母亲的手,仿佛那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最坚实的依靠。
和母亲的交流中,我们听到了这位名叫小喆的孩子在幼儿园时的趣事。这个虽矮小却对篮球充满热情的孩子,四岁的小朋友,抬头甚至看不到篮筐,拍球却拍的尤其好,以至于篮球馆的教练一看破格收下了这么小的孩子。然而,命运却在他最懵懂天真的年华里,悄然按下了暂停键。疾病如狂风骤雨般袭来,剥夺了他继续探索世界的权利。他像一棵从石头缝里钻出的小苗,在滔天的风雨中坚定地挺立着,母亲是他身侧临风开放的冬梅,用美丽的花朵,替他遮下了致命的攻击。世界纵然不公,他们紧紧地拥抱缠绕,用坚强与勇敢傲然屹立着。
这位母亲的话语中,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憧憬。我们了解到小喆家里还有一个哥哥。她向我们讲述大儿子学医的梦想,以及希望兄弟俩能相互扶持的愿景。她的坚强由背后地家庭铸就,爱和亲情围成一堵高高的围墙,用无私与奉献只为家里自己小的生命供养。
手术的成功,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母子的前行之路。“王主任给了一根定海神针,”这位母亲握着小朋友的手,轻轻地摇摆着。“手术很成功,但接下来的移植和免疫都不是轻松的事,对于他是身体上的痛苦,对于我和他爸爸就是经济上的痛苦。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会坚持到底。”她神情在说到痛苦时严肃了片刻,回过头看到自己的孩子时眉眼又微微舒展开来。我无法想象这位爱子心切的母亲,在等待手术的空白中,她的心将会带着多少沉甸甸的情感为自己的孩子用力鼓动着。这样的等待像是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一张展开只有空白的试卷。幸而她的孩子有足够勇敢的意志,而她也是一名整装待发的战士,以爱为名地武器,足以筑起生命的血肉。
虽然后面将要迎来更加艰难的移植与免疫,但他们的脸上已多了几分从容与坚定。在病房的每一次交谈,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与对生命的尊重。此刻,我不禁想起了海伦·凯勒那句振聋发聩的话语:“身体上的不自由终究是一种缺憾,但我更明白,怨天尤人或沮丧于事无补。”这位母亲,正以她的行动诠释着这份坚韧与乐观,而她的孩子,也在她的影响下,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坚强与勇气。她是这种思想的具象化,和她交谈时我感觉到灵魂的震颤,喷涌而来的不是面临高山的无助绝望,而是咬着牙坚持到底的向上的能量。即使我无法提供医疗上的帮助,但我希望能够用我的文字和问候为他们添上一份鼓励。
在文字的编织下,这段关于爱与希望的故事得以延续。虽然我们无法改变命运的轨迹,但可以用最真挚的情感,为每一个在逆境中挣扎的生命加油鼓劲。愿这对母子,能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携手前行,直到迎来属于他们的光明与希望。
带教老师按语
《爱为生命筑起血肉》一文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叙述,真实再现了一位母亲与孩子共同对抗神经母细胞瘤的艰辛历程。文章通过具体场景的刻画(如病房的消毒水味、化疗中的小患者、母亲的笑容与泪水),生动传递了疾病背后的人性温度,展现了母爱如“冬梅般坚韧”的力量,以及患儿超越年龄的勇气,极具感染力。本文以人文关怀为底色,成功将医疗故事转化为对生命韧性的礼赞。
带教老师简介
王建尧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深圳儿童医院儿童腹部肿瘤诊疗专业主诊组长。深圳卫健委菁英人才,美国密歇根大学及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访问学者。
中国抗癌协会儿童肿瘤专委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童肿瘤专委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委会委员,深圳市医学会消化道肿瘤儿童肿瘤学组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会药物经济学会委员,深圳市医师协会小儿外科医师分会理事。
擅长儿童胃肠、肝胆胰脾、儿童肿瘤性疾病的诊治。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