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病历 | 奶奶
“我们为什么要对这些老人这么好?”
刚一踏进罗湖区人民医院老年病院,与我印象中的、冰冷苍白的医院住院部房间截然不同的是,这些房间尤其的生活化,门上还贴了有红通通的“福字”,每一个房间的门框都是明亮的五颜六色,乍一看好像不是身处某家老年病医院,而是误入了某个公寓。
当然最令我诧异的是医务人员对于老人的态度,恭敬得估计比老人自己的儿女都要略胜一筹。
我疑惑、不解,于是就这么问了。老师笑了笑,没说话,只是先领着我们把目光转向桌上的“黑暗料理”。
那道“黑暗料理”是一碗不知道由什么制成的糊糊,泛着一股不详的绿色。我试着尝了一口,那咸咸的、古怪的味道在我味蕾上炸开,像是各种肉菜的集合体。但它的形状又偏偏是糊状物,这种感觉像是在吃别人的呕吐物一样——于是我被自己的想象力刺激得更想吐了。并且那股脂肪的油味在我的味蕾上留存的相当持久,如果是正常的食物,我还能回味无穷;但它作为一份难以下咽的黑暗料理,我只能控制住自己尽量不吐出来。(在撰写平行病历的时候,为了把它描写得更加真实,我再次努力回想了那天的味道,结果又差点把我恶心的吐出来)
接着老师问我:“你有和高龄老人一起生活过吗?”
是的,奶奶。我有一个奶奶。
她在2016年的时候在老家从床上跌了下来,砸到头部,因为乡村落后的医疗条件,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的她自此成为了一个中风病人,面部歪斜、手脚无力、行路困难、说话不清楚。而她出院以后,更是需要家人的帮助。
但是我爸爸常年在外工作,哥哥在省外读研,家里只剩下我和妈妈两名女性。我高中在学校住宿不回家,家里便只有妈妈在管理。妈妈平常工作也忙,剩下的休息时间就要用来照顾奶奶,照顾她的衣食住行。奶奶行动不便,大小便只能我们来帮助她。因为大家各有各自的忙碌,便没人再记起奶奶——光是照顾她的吃喝拉撒已经够累了,至于奶奶如何打发时间?无足轻重。
所以奶奶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床上度过,她的房间里只有一扇窗子,她就透过那扇窗子朝外瞧。看什么呢?看翩翩起舞的落叶,看晾晒在阳光下的衣服,看追逐打闹的野猫,看行走路过的行人——每一样都比她更自由。
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就是在一个周末的晚上,爸爸和哥哥好不容易从外地回家,我们家庭四人打算去惠州西湖度过一个美好的家庭的夜晚。因为当时天气炎热,我们给奶奶的房间里开了空调,于是就去享受全家团圆的乐趣。当我们从外面游玩回来时,从屋内传来奶奶急促而模糊不清的喊叫声,我们连忙冲到房内,猝不及防地被房里冻人的温度冰得打了一个寒颤——而奶奶一个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便在这样连正常人都觉得难捱的温度下,生生待了两个小时。
时至今日,我依然觉得愧疚。但在那时,只是在我的心里泛起一片涟漪,并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波动。因为奶奶已经老了,她只能待在床上。而说一句不好听的话——她就是我们家的“累赘”。
我正疑惑着老人和食物有什么必然联系的时候,老师开口了:
“这就是大部分老人吃的东西,因为它们省时、省力,但这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些老人这么好?”
“因为这些老人就是未来的我们自己。”
老师回答。
刹那间,我醍醐灌顶。曾经与奶奶相处的时光历历在目,愧疚与悔恨如潮水般一遍遍冲刷着我的心房,我羞愧地恨不得将自己蜷缩起来埋在地底下。曾经的我们也想过要不要买个搅拌机把饭菜全部打在一起给奶奶吃,省时又省力,结果在医生的建议下还是取消了。我无比地庆幸我们最终没有采纳那个荒谬的提议。
我们忽视奶奶的难堪,忽视她身而为人的尊严,自以为是地以为人老了就该接受“久病床上”的结局。这难道是应该的吗?不,不该是这样的。因为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因为我们别无选择,所以我们只能求救。我们本应该成为帮助奶奶拉她一把的手,却不由自主地将她推向深渊,一次又一次。
如果再早一点体会这节实践课就好了!我想。
然而遗憾的是,奶奶在两年前就已经去世了,我们再也没有补偿的机会,再也不会有陪伴她、与她一同度过那孤独、痛苦、麻木的时间的机会,天人两隔。
此时,我再也没有如同现在这样感受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我也突然意识到,医学人文关怀,是如此的意义重大,如此的伟大。
我无比的感谢老师们能够给予我们这次实践体验的机会。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我将永远无法换位思考。抱着这份遗憾与悔恨,我相信我能够在医学人文的路上走的更长、更远。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