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生园地>温暖的医学>学生作品>详细内容

学生作品

一百岁的黄爷爷和二十岁的我之间的故事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1-17 20:11:02 浏览次数: 【字体:


202311172007583036.Jpeg

跨越八十年的友谊

前言

作为曾经的医学部义工协会的副会长,我从大一就开始探望黄爷爷。黄爷爷对我而言,不仅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家,还是一位难得的朋友,更是一位充满智慧的人生导师。黄爷爷和他的妻子黎奶奶在上个世纪末从美国回到中国定居,他们二位随后登记成为了器官遗体捐献者。在2012年的时候,黄奶奶因病过世了,她把遗体捐献给了当时的深圳大学医学院,从此,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深医的学子们与黄爷爷之间的故事便开启了。

 

当时的医学院还在后海校区,与住在桂庙村对面的黄爷爷的家仅一条马路之隔,因此当时的学长学姐一有空就去探望爷爷。黄爷爷看着一批又一批的深医学子成长,看着他们毕业、深造、工作、结婚、生子。可以说,黄爷爷,就像我们自己的爷爷一样,一直在守护着我们。直到今年中秋节的前一天,爷爷安详地去世了,享年101岁。我想,黄爷爷一定是在中秋节的时候去和黎奶奶团聚了。

序章

对死亡的思考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你怕死吗?”我想很多人的回答都是肯定的:“怕!”那又有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怕死呢?”这个问题我也问过别人,我听到很多很多不同的答案。有人说:“我舍不得我的亲人,舍不得我的朋友。”有人说:“我怕疼,我怕死亡的过程会很痛苦。”有人说:“我还有好多好吃的没有吃过,还有好多美丽的风景没看过。”有人说:“我还没体验过谈恋爱的感觉,还没有实现我的心愿,还没有体验完整的人生。”还有人说:“我还没有实现我的理想,我还没有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大家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刚刚成年没多久,还处在人生的最初阶段,我们更多的是沉浸在对未来的憧憬、幻想中,我们才刚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轨迹,满怀干劲要去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这样看来,死亡对我们而言是遥远的、可怕的、令人焦虑的。那么大家想想,当你到了80岁、90岁、100岁甚至更年长的时候,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在座的我们都去过深圳市罗湖区老年病医院参加过实践,应该都体验过打碎的食物的滋味、负重蒙着眼睛上下楼梯的感觉。当你眼睛看不清了,身体被好几种慢性病缠绕,再也吃不了好吃的美食,再也去不了风景优美的地方,退休后你失去了体现你个人价值的工作,你的心愿都完成了或者放下了,你的子女都离开了你各自成立了家庭,而你,只能每天独自一人在家中,到那个时候,死亡对你又意味着什么呢? 

 

相识

一百岁的黄爷爷和二十岁的我

202311172007584579.Jpeg

与黄爷爷初次相见

 

 

2020年的9月,是我入学的日子,大学一年级的新生总是充满着干劲和活力的,当时我加入了医学部义工协会,成为了一名小干事。当时的我们的任务是分组轮流到爷爷家中探望,这便是我认识黄爷爷的原因。

 

听去过的同学们说,黄爷爷是一位很和蔼的老人家,总是笑着跟他们说话,忙前忙后地招待他们,听完之后我就非常好奇这是怎样的一位老人家。2020年12月12日,在这样一个不算特别冷的冬日,我第一次来到黄爷爷家中探望。

 

爷爷家的门铃非常有意思,是一段欢快悦耳的音乐。音乐停止的时候,门也打开了,昏暗的楼道里看不清爷爷的面庞,但是我们能听到爷爷高兴地用粤语和我们打招呼:“嘿!你哋好啊!”也就是普通话里的“你们好”。爷爷亲切的问候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是一个很善良、很热情好客、很和蔼可亲的老人家。进到屋内,我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黄爷爷。如果不是事先告诉你眼前这位老人家已经接近一百岁了,你肯定会认为他只有七八十岁。没错,黄爷爷的身体状态非常棒,将近百岁的年纪还能够自己走路,不需要拐杖,不需要别人扶着就能坐下和站起来。爷爷见了我们非常地高兴,脸上挂满了笑容。

 

因为爷爷不怎么会说普通话,一般都是用广东话交流,所以会说广东话的我便跟爷爷聊起了天。我问了爷爷一个大家都很好奇的问题:“您是如何做到如此长寿的?”爷爷笑而不语,思索片刻之后淡淡地回了一句:“顺其自然……”。爷爷的家中摆放着许多与佛教相关的书籍,我问爷爷平时都喜欢看这方面的书籍吗?他说一个人在家无聊,平时就喜欢用放大镜看看书,修身养性。是啊,爷爷家的布置其实非常的简朴,茶几底下放满了书籍和深大的学生们做给他的相册;电视机的旁边摆放着许多张爷爷和学长学姐们的照片;餐桌对面的墙上挂着深大第一届临床医学的师姐送给他的画;小阳台那放着一张保姆专用的摇椅,这时我才发现,原来这个家里还有另一个人。我问爷爷平时在家都做些什么,他说起床后吃完早餐就在屋子里散步锻炼,然后坐下来看看书,中午保姆阿姨买菜回来做饭,吃完午饭后就午休,到下午他在客厅这头看书,保姆在那一头刷手机,晚饭后看看电视新闻,就差不多洗漱休息了。我又问:“平时您不下去多走走吗?”他说,以前会下去,现在少了。我跟爷爷说,要不我们以后经常来陪您出去逛逛吧,爷爷摆了摆手,笑呵呵地说:“我老了……”第一次见黄爷爷的情形大概就是这样。

因为是第一次见面,不好意思直接问爷爷的家人和爷爷的过往。但是爷爷给我的印象是,他是非常“佛性”的一个人,他说的话既简单又深邃,“顺其自然”、“我老了”,他用简简单单的两句话概括了他的过去和未来,似乎他把生命当作了一场修行,过着简简单单、无欲无求的生活。长寿既不是他炫耀的资本,也不是他追求的目标。这样一位老人家,似乎真的有点特别。如果是我活到了一百岁,我估计会不断地向周围的人炫耀我的“长寿之道”,再以一种不服老的心态活出一个世界纪录来。而黄爷爷却不是这样的,我也对他更加地好奇,想要了解他的过去。所以过了不久,我第二次拜访了黄爷爷。

回忆

倾听黄爷爷的故事

202311172007580241.Jpeg

拜访黄爷爷

 

因为互相留了电话,正值元旦假期,我便单独约好了和爷爷在家见面。我买了两本爷爷喜欢的类型的书籍和他爱吃的老婆饼,出现在了爷爷的门前。按响门铃,依旧是那一段欢快愉悦的音乐。爷爷打开门,又露出了他的笑容。相互寒暄了一会儿后,爷爷向我说起了他以前的故事。

黄爷爷出生于1923年,是广东江门开平人,在年少时经历了战火,家乡被侵略者摧毁,他只能够逃亡到广州谋生。当时的他在广州钢铁厂谋得了一份工作,这份工作一做就是做到退休。在这里,他也认识了陪伴他大半个世纪的妻子——黎奶奶。他们二人携手组建了家庭,孕育了大女儿和两个儿子。1979年,黄爷爷从钢铁厂退休后,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等等的因素,这个为家庭操劳了数十载的老人家,为了给予子女和孙辈更好的生活条件,飘洋过海,来到了位于世界另一端的美国纽约投靠亲戚。当时的他已经接近60岁了,因为不会英文,只能够在布鲁克林区的唐人街一家华人餐厅里做洗刷餐具的工作。大家想象一下,一位60岁的老人家,本应该是在家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但是为了给子孙创造更好的未来,他拼了一把,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国家,做着辛苦的工作,拿着薄弱的薪水,甚至还遭受着种族歧视。但是,他凭借着自己惊人的毅力,很快就在纽约站稳了脚跟,租下一间房子,把妻子儿女都接了过去生活。

如今,他的子女们,除了大女儿出嫁到香港,两个儿子都在美国当地组建了家庭、开枝散叶,爷爷的子孙中不乏出色的人才,有在硅谷开公司的,有在洛杉矶当老师的,都过着多姿多彩且充满意义的生活。爷爷在这个时候,可能是看见子孙们都出落得很好,他的使命也结束了,于是他和黎奶奶在上个世纪末回到了祖国。

 

约定

签署遗体捐献协议

爷爷曾说过,他永远永远都是中国人,他回到中国后终于自由了。红十字会的高敏老师曾经问过他,是不是觉得回到中国后看见都都是黑头发黑眼珠,看见的都是熟悉的事物觉得很高兴?爷爷重重的点了点头。二位老人家在深圳定居下来,但是他们一直担心有一天会回到美国,担心将来有一天子孙们会把他们带回美国安葬。


 

在2010年,黄爷爷在报纸上看到了有关遗体捐献的报道,他非常激动,写了一封信给高敏老师,说:“我终于找到了永远留在中国的办法了。”随后,他和黎奶奶一起签署了遗体捐献同意书。为了留在祖国母亲地怀抱中,二位老人家决定百年之后把遗体捐献给医学院。

陪伴

相互陪伴与关怀的日子

202311172007583876.Jpeg

无言的关怀

不久之后的2012年,黎奶奶与世长辞,遵照奶奶的生前意愿,她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无语体师,用自己的身躯向深大学子们传授着宝贵的知识。从此之后,黄爷爷便过起了一个人的孤独生活。

但是,爷爷当时并不孤单,因为器官捐献协调员高敏老师、南山区的义工们、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我们解剖系的王军老师,以及我们的学长学姐们,从此便经常围绕在爷爷的身边,陪爷爷逛公园、到爷爷家做饭、给爷爷庆祝生日,时常变着法子地逗爷爷开心,而这些场景也被镜头捕捉了下来,珍藏在爷爷茶几底下。爷爷曾说,他时不时就把这些相册拿出来看,翻了一遍又一遍。

为黄爷爷庆生

202311172007584045.Jpeg

202311172007584155.Jpeg

202311172007586854.Jpeg

 

建国一百周年的时候,在大家的帮助下,爷爷完成了白内障手术,当他打开电视清晰地看到壮观的阅兵仪式时,他激动地说出:“中国现在变强大了,也会越来越强大!”从这里我们能感受到黄爷爷对祖国深沉且热烈的爱。

 

到了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他远在美国的子孙和近在香港的女儿都不能回来看望他了,渐渐地,爷爷家就只剩下他和保姆阿姨,只不过偶尔有义工和学生去探望他,当中也包括我。三年来我陆陆续续看望了爷爷许多次。黄爷爷真不愧是一个充满人生智慧的老人家,他教会我许多人生道理。爷爷常常握着我的手和我说:“周浩啊,做人一定要懂得知足,最要紧的就是开心快乐。”大家可以看看爷爷写下来的人生哲理: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自心和乐、人我和敬、家庭和顺、社会和谐、世界和平。还要: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争取必然。不知道大家看了这样的“心灵鸡汤”,会有何感想呢?

 

爷爷的人生哲理:三好 四给 五和

202311172007586323.Jpeg

 

 

 

致敬

人道 博爱 奉献

202311172007589444.Jpeg

致敬恩师黄爷爷

 

两年前黄爷爷生日当天,我们正准备出发去给黄爷爷庆祝生日,这时却传来一个不好的消息,爷爷起床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撞到了头被送进医院。万幸爷爷身体没有大碍,只需要观察一天就可以出院了。当时我们都惊叹于爷爷生命力的顽强。可是从那以后,爷爷的身体就大不如前了,需要坐在轮椅上,整个人都消瘦了,精气神也没有之前好了。令人惊喜的是,今年年初,爷爷的身体竟然奇迹般地恢复了,变得强壮了也能够自己行走了。

正当我们兴奋地计划着如何庆祝爷爷的生日,噩耗传来了……今年中秋节的前一天,黄爷爷与世长辞,选择在中秋佳节去和黎奶奶“团圆”了。就在上周,通过器官捐献协调员高敏老师得知,爷爷的遗体也捐献给了我们医学部,也算是完成了爷爷生前的心愿。在这里,我想向黄爷爷表示感谢:黄爷爷,谢谢您!

 

我的思考

 好了,黄爷爷的故事就先讲到这里,不知道大家在看完后觉得黄爷爷的一生是怎样的呢?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你会选择什么呢?在我看来,爷爷的一生是坎坷的、艰辛的、坚强的、孤独的,同时也是丰富的、精彩的、幸福的、充实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有尊严的。

我曾经问过爷爷一个问题:“爷爷您的身体这么好,你肯定很长寿,你希望能活到多少岁呢?”爷爷急忙摆摆手,说:“不要这么长寿。”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够了”。爷爷曾经说过一句很让人感到伤心的话:“我现在一个人孤单地在这里,什么也做不了,什么事情都需要保姆来照顾,就是一个废人,无谓再麻烦所有人……”爷爷其实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什么事都要亲历亲为。他不愿意事事都麻烦别人,所以对他而言,整日被人照顾一定不好受。当时的我只觉得难过,我不知道我应该如何回答、我需要怎么做才能让爷爷有追求长寿的动力。如果换做是大家,你们听到这句话的想法会不会和我一样呢?当时的情况,我只是站在我自己的角度去思考,我觉得老人家都希望追求长寿,我甚至认为爷爷是抑郁了,可能需要我们想办法进行干预。但是,站在爷爷的角度想一想,他的一生非常充实,他的子孙们都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他回到了热爱的故土,他见证了自己的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他看着长大的孩子们都学业有成。所以他说过:“我这一世已经无欲无求了。”可能他追求的不过是有尊严、无痛苦的自然离去吧。这样一位佛性的老人家,他眼中的死亡又是怎样的呢?爷爷眼中的死亡其实一点也不残酷,他终于可以完成梦寐以求的愿望了,那就是——永远待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

 

爷爷他,自由了。不再有病痛缠身,不再独自一人地守在房间了,不再依赖别人照顾生活起居。爷爷选择了一种最美丽的方式告别这个人间——有尊严地告别。这便是安宁疗护和生前预嘱的意义——让生命有尊严地谢幕。虽然我们今天的主人公黄爷爷很幸运地不是在病榻上离开的,爷爷在去世前就决定了他死亡的方式:把遗体捐给医学院的孩子们,永远地留在祖国大地,永远做一个骄傲的中国人。

 

我最早接触到安宁疗护和生前预嘱相关的概念,还是初中的时候看美剧知道的。当时有个美剧很火叫《实习医生格蕾》,里面有一段剧情是医院的一个退休护士得了晚期胰腺癌,可能需要做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当时一个实习生对这个手术很感兴趣,所以一直在照顾这个病人想争取上台的机会。但是她发现主治医生一直没有安排手术,也没有做特殊的治疗,后来她才发现原来主治医生一开始就没打算做手术,这个退休护士也没有想要做手术的意愿。这个实习生就很不理解,她觉得主治医生把这个病人收进来就是想让她等死,这个实习生还说,如果换做是她,她一定会尝试所有的医疗措施让她活下来,而不是像这似乎无用地占据医疗资源。当她回到病房,这个病人喘着大气,用尽最后的力气说出两个字:“欢迎。”然后就倒下了。这个实习生立马开始抢救病人,可是随后赶来的护士却想要阻止她。因为病人签了DNR,do not resuscitate,不要抢救,可是实习生没有听劝,直到主治医生赶来拦住了她,这才停止抢救。病人最后去世了,实习生跑到了楼梯间哭泣,主治医生安慰她说:“我们只能让她走了。”这一段剧情深深地触动了我。艺术源自生活,也许真实情况下会更加残酷。当时的我只觉得可惜,感叹现代医学也没有办法治愈所有疾病。

 

爷爷去世后,我又想起来了这段2005年上映的剧情。于是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安宁疗护和生前预嘱工作不像别的国家那样充分呢?1967年,西西里·桑德斯博士在英国创办了“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被誉为“点燃了世界临终关怀运动的灯塔”,也标志着现代临终关怀事业的开始。美国在1971年也建立了官方认可的康涅狄格临终关怀院,到了1996年美国因癌症死亡的患者中43.4%接受临终关怀服务。而我国安宁疗护事业起源于1988年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直到2017年才开始在全国选定安宁疗护工作试点。为什么我们比别人慢了几十年呢?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蓬勃朝气、顽强拼搏的民族,但也是一个忌讳死亡、害怕死亡的民族。我们不仅害怕自己的死亡,更害怕家人的死亡,因此我们长久以来都选择逃避谈论死亡,而忘记了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死亡是每一个人必经的历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部动画电影叫《寻梦环游记》,这是一部以墨西哥亡灵节为背景创作的温情电影,传递了墨西哥人对死亡的看法:死亡既是生命的归宿,也是新的开始。就像黄爷爷一样,他在世的时候已经找到了人生的意义——落叶归根见证祖国的强大,在人生的终点线上坦然且有尊严地离去,转而投入祖国母亲大地的怀抱,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无语体师,留下影响后世的财富,这便是新的开始。

 

就像我刚才提到过,我们都是二十出头的小年轻,还没有体验自己的人生,还没有用我们身上的那股冲劲去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所以我们害怕死亡、恐惧死亡。而许多像黄爷爷一样的老人家,他们已经经历了生命中的许多阶段,工作了一辈子、操劳了一辈子,把子女抚养成人,为国家的建设出了自己的一份力,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对于生命有更深刻的认识,所以才能从容不迫的面对死亡。而许多不那么幸运、身患绝症的老人家,甚至是身患绝症的年轻人,他们无时不刻不在遭受病痛的折磨。就比如我自己的亲爷爷,当年他左下肢形成了血栓,整条腿都坏死了,当时医生就把家里人都召集过去问要不要做手术。亲人当中有的说不要,认为八十多岁的老人家承受不了截肢的痛苦。但最后拗不过我奶奶的坚持,还是做了手术。手术后我们把爷爷接回了家,但是每晚我都能被他撕心裂肺的叫喊声吵醒。我拔了颗智齿都疼得睡不着,实在是不敢想象截肢的痛苦。直到有一天晚上,我听不到爷爷的叫喊声了,走出房门,只看见奶奶一边哭一边用电话通知家人爷爷的死讯。当时我还不到10岁,对死亡的概念还很模糊,但今天回想起来,如果是我,我绝对不会让爷爷那样离去——终日躺在床上,背上长满了压疮,吃喝拉撒都要有人照料,没有任何镇痛措施,在长达数月的痛苦中死去。

 

死亡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只是一个阶段,而对于另一部分的人来说可能是解脱。黄爷爷教会我,我们不能决定自己的“生”,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死亡的方式,你可以选择成为一名大体老师,可以选择回归祖国大地。所以,患者也有权利选择他们死亡的方式,有权利选择他们疗护的方式。

 

有人说,既然都不怕死了,为什么不能顽强地与病魔抗争,创造奇迹呢?我在知乎上看到了一句话,越是知道自己的死期将近,就越是想要活在当下、不留遗憾。如果让你选,你是会选择用一个月的时间好好地和家人告别、完成尚未完成的心愿、做以前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还是用三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全身插满管子、不能说话、不能吃饭,只能够用眼神和家人交流,等待奇迹的降临呢?

 

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死亡?如何面对死亡?其实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有一件东西可以克服对死亡的恐惧,那就是爱。

 

温馨的大家庭

202311172007588865.Jpeg

 

我们有个微信群,名字叫做“我们都爱黄爷爷”,里边的成员都是这些年来一直坚持探望黄爷爷的师兄师姐和同学们。黄爷爷去世了我们都很伤心,互相表达着对爷爷的思念,谈着爷爷以前的故事,就仿佛爷爷从来没有离开过一样。事实上,黄爷爷的确没有离开我们,他成为了一名大体老师,继续在一旁看着我们毕业、看着我们成长,就像以前一样爱护着我们。爱,是可以超越生死的!

 

(本文是作者在第19个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深医宣讲会上的发言)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