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香-鹏城药话”大讲堂第五讲简讯
2024年6月21日上午,深圳大学医学部药学院程永现教授邀请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中心王继刚研究员、南开大学白钢教授、南京大学孙洋教授作为深圳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杏花香-鹏城药话”大讲堂的演讲嘉宾,在丽湖校区守正楼A213报告厅开展了关于药物靶标与创新药物研发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坛由药学院程永现教授主持,深圳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深圳大学中医药守正创新研究院、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联盟共同举办。
首先,由王继刚教授开展了题目为“药物靶标与机制的化学生物学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详细阐述了中药分子青蒿素治疗疟疾的作用机制,利用化学蛋白质组学技术发现了抗疟的多靶标特征,为青蒿素为什么不容易产生耐药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全球青蒿素研究领域竞争和合作中取得一些列突破性成果。另外报告还介绍了近期课题组在其他中药分子如雷公藤红素在多个疾病的的靶标研究,发表多篇高水平文章。
接着,由南开大学药学院白钢教授开展题为“化学生物学驱动的中药传统功效的机制解析与创新药物开发”的学术报告。由于传统中药药性理论因其缺少化学以及生物学的表征,难以和现代科学有机的融合,白钢教授的团队应用化学生物学技术方法,通过分离提取、细胞实验、动物实验、对接计算、多组学等手段研究经典名方中药的化学成份(如黄芩素、葛根素、京尼平苷等),揭示中药有效成分的靶点和作用机制。此外还介绍了体内体外活性分子发挥生物学效应有着巨大的差别,相比于传统体外细胞层面靶点鉴定,体内靶点垂钓能更为真实模拟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的情况。
最后,由南京大学药理学教授孙洋开展题为“慢性炎症相关疾病新靶标确证与候选药物发现”的学术报告。孙洋教授团队发现磷酸酶SHP2能够在NLRP3激活剂的作用下转移到线粒体上,并与线粒体蛋白ANT1结合,从而抑制线粒体损伤及后续的NLRP3炎症小体活化。揭示了一种重要的内源性精细调控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新机制。另外,他们还发现SHP2抑制剂可以触发抗肿瘤免疫并增强PD-1阻断疗法的疗效。进一步,孙洋教授团队研究了雷公藤红素靶向CAP1以减少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并在小鼠模型中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代谢综合征。此外,他们还研究了SHP2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中的作用,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三位教授关于药物靶标研究与创新药物开发的精彩报告为与会师生奉上了一次精彩的学术盛宴,引起了与会师生的热烈反响。在互动交流环节,与会师生们踊跃提问,现场气氛活跃,教授对现场师生的问题逐一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使大家受益匪浅。
王继刚,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组部国家特聘专家创新长期项目入选者;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青蒿素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青联常委,医药卫生界别委员。课题组结合化学生物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单细胞测序等相关交叉领域的研究方法、围绕药物的作用靶点及其作用机制展开系统研究。近年来在包括青蒿素在内的中药及天然药物的靶标、作用机理和抗药研究及细胞自噬药物筛选平台建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与突破。近年来以通讯/第一作者在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Systems、Cell Chemical Biology、Nature Protocols、JACS、Angew. Chem. Intl. Ed.、ACS Central Science、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utophagy、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NEJM、Lancet、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等国际高水平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120余篇,撰写Methods Enzymol.书籍章节3篇, 获批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同时兼职多种国际权威刊物的编委或审稿人。
白钢,南开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药物化学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PI,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中药协会产品开发与培育专委会主任委员,呼吸药物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专委会委员,天津市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专委会原主任委员。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获学士学位,后就读于长崎大学(日本)分别获药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2000年受聘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7年转入药学院工作至今。目前主要从事基于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系统生物学与化学生物学研究及创新药物研发。截止2023年底发表SCI论文260余篇,引用超过3800余次,2021年入选全球顶尖10万科学家药学学科专家。主持完成了863、973、重大新药创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横向课题3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40余项,多项成果已经实现了转化,其中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近红外检测技术于2021年度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孙洋,南京大学药理学教授、博导,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为南京大学生物技术与药学系主任、医药生物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长期从事炎症性疾病的病理机制与药物调控研究。担任中国药理学会抗炎免疫药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和首届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NSFC医学部学科评议组专家、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执行副主编、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共同主编。以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Nat Aging (2024)、Nat Commun (2022, 2021, 2017)、EMBO Mol Med (2022)、Arthritis Rheumatol (2022)、J Immunother Cancer (2022, 2021)、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 (2022, 2021)、Life Med (2024) 等论文90余篇(7篇封面文章,4篇高被引,1篇热点论文,26篇大于10)。主持NSFC基金8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排名第2和3)、中国药理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理学家奖。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