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详细内容

深大退休教授夫妇登记器官捐献志愿 革命家风续写生命华章
——深圳大学师生携手遗体捐献者家属共践生命教育

发布时间:2025-03-20 点击数: 【字体:

从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到医学文明的当代传承,一场跨越时空的生命教育在南海之滨展开。3月17日,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退休教授龚晓钟与丈夫李沛完成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3月18日,医学部师生携手遗体捐献者家属参与集体海葬活动,以行动诠释“奉献”与“传承”的深刻内涵。

革命后代再签“生命契约”:一家两代人的家国情怀

3月17日,在深圳大学医学部,出生于革命家庭的龚晓钟教授与其丈夫李沛先生郑重签署《广东省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证书》,成为2025年广东省第1867、1868位志愿登记者。龚教授和其丈夫都成长于革命家庭,他们的父母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及新中国的建设,在不同时期为国奉献。“父母教会我们奉献的价值,如今我们愿以另一种形式延续这份责任。”龚晓钟表示。

校离退休办公室领导医学部解剖教研室王军副教授共同见证登记仪式,并向夫妇二人献上鲜花致意。王军指出:“每一位志愿登记者都是医学教育的潜在‘点灯人’,龚教授夫妇的选择尤其彰显知识分子家国情怀的代际传承。”

98fea355f2b5091dd1d28edfa3466f7 

碧海寄情:师生与家属共赴“生命之约”

3月18日,在圳市第51次集体海葬活动中,10余位深大师生与10位遗体捐献者家属携手完成骨灰撒海仪式。在深圳大鹏湾海域,众人将素白菊花瓣与逝者骨灰共同撒向碧波,完成生命最后的生态回归。医学部邓良杰老师在活动后感慨:“从实验室里的遗体捐献者到海葬中的自然回归,这堂实践课让学生们读懂生命的循环——医学拯救肉体,文明滋养灵魂。”

932f5162e7cc59e446433e762cd09a9 

十六年积淀:构建生命教育“深大模式”

统计,截至2025年3月19日,校累计接收遗体捐献763例,这些“无语体师”支撑起年均700学时的解剖教学。医学部与深圳市红十字会每年10月联合举办“无语体师”人文公开课,定期组织师生参与海葬、光明树葬及各类捐献缅怀活动,形成“登记-教学-送别”的全周期生命教育体系。

生命之河奔涌不息

在这场跨越世纪的接力中,龚晓钟夫妇以志愿登记延续父辈的奉献精神,深大师生用十六年坚守搭建生命教育的桥梁。从实验室里“无语体师”的无声教导,到碧海蓝天下的庄严送别,深圳大学医学部以科学与人文交融的实践,让革命年代的热血信仰在现代医学文明中焕发新生——个体的生命终会消逝,但文明的薪火永续传承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