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师资队伍>杰出人才
浏览:
程永现

程永现

团队PI介绍

程永现:德国洪堡学者、药学院院长、中医药守正创新研究院院长、广东省中药有效成分与肠道微生物组学重点实验室主任、2019年、2024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博士学位(导师:周俊院士)。曾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韩启德院士)、于国家药品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从事药品审评工作、于德国耶拿大学从事药物学博士后研究(洪堡基金)。2008年晋升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重点实验室),2016年被深圳大学聘为特聘教授。曾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6,排名第七)、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年,排名第三)、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2015年,排名第五)、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排名第八)、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1年,排名第九)。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20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5年)、NSFC-区域创新发展云南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012年、2017年、2023年)、科技部十一五、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课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目前是Phytochemistry副主编、Medicinal Plant Biology副主编,Natural Products and Bioprospecting、“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中国现代中药”、“生物医学转化”编委。

程永现教授长期从事中药药效物质及新药转化工作,具有多学科交叉优势,旨在开展“三性(颠覆性、转化性、奠基性)”研究。他针对中药成分复杂、药效物质难以阐明、产业发展受限等难题,率先提出中医智慧启迪下中药药效物质研究新思路,创建了中医治则治法指导下阐明中药药效物质的新模式,形成了围绕慢性疾病运用“衷中参西”方法揭示中药药效物质的新体系,并在树脂、灵芝、昆虫三大类特色中药成分摸底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他针对“一带一路”上的重要南药(药用树脂)开展了系统研究,对摸清树脂类中药次生代谢成分和生物活性具有重要意义;他开辟了著名中药灵芝杂萜的系统研究,打破了人们对灵芝有效成分的传统认识,引领国际上同类研究;他针对虫类中药的研究瓶颈,创建了昆虫非肽小分子内源性活性成分的定向研究方法,发现的成分约占全世界同领域迄今总数的半壁江山,弥补了本领域长期以来的空缺,颠覆了人们对虫类药有效成分总是蛋白的传统观点,处于国际上领跑地位,具有奠基作用和深远历史意义。他发现的多个中药成分被权威杂志评述为“Hot off the Press”,助推有机化学发展;提出的基于中药配伍理念的现代分子杂化理念正在有效指导抗肾脏纤维化、抗肺动脉高压、抗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及减肥药物研发。发表Natural Product ReportsMedicinal Research Reviews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等研究论文300余篇,其中20篇发表在Nature Index收录的Organic Letters上;申请专利近百件,授权40余件;出版英文专著《Novel Plant Natural Product Skeletons》。


团队研究方向介绍

1.中药和天然药物

具体研究内容:

·针对器官(尤其是心肾)纤维化等重大慢病,借鉴中医药智慧,挖掘特色中药(灵芝、昆虫、树脂)药效物质并开发创新药物

团队相关老师:

·程永现 特聘教授 (https://med.szu.edu.cn/szdw/jszgml/yxy2/content_7924

·晏永明 特聘教授 (https://med.szu.edu.cn/szdw/jszgml/yxy2/content_8349

2.药物化学

具体研究内容

·天然有效或毒性成分的分子设计、结构修饰与优化

·针对与重大疾病相关的可成药靶点,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辅助等药物设计、化学合成、生物学等手段,开发高活性、高选择性、结构新颖兼具成药性的临床前候选化合物

·利用PROTAC或分子胶水发展靶标特异性降解剂,为靶标生物学功能和成药性研究提供工具

团队相关老师:

·郭靖 助理教授(guojingspu@163.com

·黄丹灵 副研究员(leonchemistry@hotmail.com)

3.药理学/化学生物学

具体研究内容:

·以中药有效成分为探针,发现并确定器官纤维化疾病新靶标

·基于多层次分子表型及多模态数据的疾病预测模型构建

·基于代谢组学的抗衰药物评价模型的研究

·利用神经药理学理论背景及技术手段,挖掘起效快、作用时间长的小分子并解析其机制

·基于微生物组学、生物信息学和AI技术,从肠道微生态角度,解析中药效用机制

团队相关老师:

·江建冰 副教授 (https://med.szu.edu.cn/szdw/jszgml/yxy2/content_8950

·李振驰 助理教授 (https://med.szu.edu.cn/szdw/jszgml/yxy2/content_8971

·李惟芬 助理教授 (https://med.szu.edu.cn/szdw/jszgml/yxy2/content_8966

·王攀登 助理教授 (https://med.szu.edu.cn/szdw/jszgml/yxy2/content_10001

4.药剂

具体研究内容:

·聚焦不稳定大分子黏膜靶向递送技术,融合mRNA疫苗、多糖佐剂及中药有效活性成分,构建呼吸道传染病双免疫屏障(黏膜/系统免疫)协同防御体系

团队相关老师:

·刘旭菡 副研究员(liuxuhan891130@163.com


团队依托平台介绍

广东省中药有效成分与肠道微生物组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程永现特聘教授)

广东省中药有效成分与肠道微生物组学重点实验室于2024年获批建设,实验室旨在研究肠道菌群演化与重大及慢性疾病的因果关联,挖掘疾病发生、进展、治疗响应与肠道微生态重塑的内在科学规律与生物学基础;人工智能赋能数字化呈现中药调节肠道微生态的全景式景观,破解传统中医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科学内涵,为国粹中医药做好现代科学注释。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41人;其中研究人员36人、实验技术人员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6人、具有硕士学位者5人。研究人员中,教授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千人计划1人、海外杰青1人、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首席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审专家2人)、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6人、副教授4人、助理教授6人、助理研究员11人。本实验室重点开展基于肠道菌群的中药创新研究,设置三个相互关联的研究方向:肠道微生物与疾病相关性解析;中药化学成分全景式解析;肠道微生态介导的中药干预重大疾病的机制解析。

本实验室建设目标为:打造基于肠道菌群的中药创新研究国际化科学中心;建设国际一流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平台;争取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促进中药与微生物组学研究领域的学科交叉创新;推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的融通发展,争取5年左右建设成为省部共建或国家重点实验室,也争取以此“重点实验室”为依托新增国家级工程中心等平台。

深圳大学中医药守正创新研究院(院长:程永现 特聘教授)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有其自身的发展途径,新时代下如何用科学数据正确解读中医药的智慧并在发现规律后传承创新,是我们面临的时代课题。中医药守正创新就是要循道创新,只有守正创新,中医药才能保持纯正味道,才能富有灵魂,才能健康发展。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医药精华,做到守正创新,“深圳大学中医药守正创新研究院”(简称研究院)于2021年4月获批成立。研究院的定位是“做纯正中医药研究,培养纯正中医药人才,传承祖国医学精华,焕发古老中医药时代风采”。研究院将坚守中医药原创思维(衷中),整合综合性大学交叉学科优势(参西),深刻诠释中医药科学内涵,并以揭示中医药现代生命本质为牵引,力争在中医药创新研究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企图为解决世界医学难题贡献中医药独特的思路和方案。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