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部林静教授团队在Angewandte Chemie、Analytical Chemistry发表系列研究论文
近日,深圳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林静特聘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影响因子15.336,中科院一区,TOP期刊)上发表了题为《A “Self-Checking” pH/Viscosity-Activatable NIR-II Molecule for Real-Time Evaluation of Photothermal Therapy Efficacy》的研究论文,该团队李本浩博士为第一作者,深圳大学林静教授、黄鹏教授和新加坡国立大学陈小元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报道了一种具有自检测功能的近红外第二窗口(NIR-II)有机小分子LET-1052,可实现肿瘤光热治疗疗效的即时评估。在肿瘤的微酸性环境下,有机小分子LET-1052内的氮原子质子化会引起1052 nm处吸收峰的增加,实现1064 nm激发下的光热治疗。肿瘤细胞死亡后,细胞内粘度增大,使有机小分子LET-1052分子内旋转受阻,引起NIR-I 684 nm处荧光增强,其荧光增加程度可以反映细胞死亡程度,进而用于评价光热治疗的效果。随着1064 nm光照时间的增加,肿瘤处位于684 nm的荧光强度与肿瘤抑制程度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即此分子具有自检测的独特功能。同时,光热治疗的波段(1064 nm)和荧光检测波段(684 nm)没有光谱重叠,这为准确评价光热治疗效果提供了前提条件。更重要的是,相对于传统的肿瘤体积变化评估方法,自检测策略可即时、准确地反映肿瘤治疗的效果,并将评估结果提前至少2周。该工作为解决肿瘤治疗效果的即时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策略,此策略亦可延伸至其他疾病治疗的即时评估。
此外,该团队在分析化学领域顶级学术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影响因子6.986,中科院一区,TOP期刊)上发表了题为《Engineering Molecular Probes for In Vivo 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Photoacoustic Duplex Imaging of Human Neutrophil Elastase》的研究论文,该团队张新明博士后为第一作者,林静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该研究报道了一种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HNE)特异性响应激活的有机小分子探针LET-8,可实现肺癌标志物HNE的活体近红外荧光与光声双模态成像监测。
同时,该团队在分析化学领域顶级学术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影响因子6.986,中科院一区,TOP期刊)上还发表了题为《Activatable NIR-II Fluorescence Probe for Highly Sensitive and Selective Visualization of Glutathione In Vivo》的研究论文,该团队潘远涛硕士研究生和雷珊博士后为共同第一作者,林静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该工作报道了一种谷胱甘肽(GSH)可激活的近红外第二窗口(NIR-II)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LET-7,可实现肿瘤GSH的特异性高灵敏实时可视化。该研究为设计可激活的NIR-II荧光探针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可用于GSH和其他疾病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实时在体成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