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部常港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研究论文找到优化男性不育辅助生殖技术的新策略
无精症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因素,约占男性总人口的1%。在严重无精症患者的睾丸和附睾内通常无法获取成熟精子或长形精子细胞,因此这部分患者无法通过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获得其生物学后代。尽管如此,在部分无精症患者的睾丸中尚能观察到圆形精子细胞,圆形精子注射(Round spermatid injection, ROSI)技术能够为这部分患者带来福音。著名科学家Ryuzo Yanagimachi于1993年发明了ROSI技术,并利用该技术获得了健康的可育小鼠。然而,ROSI技术目前并没有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这在很大程度上由于ROSI胚胎仍普遍存在发育效率低下的问题。ROSI胚胎发育效率低下的机制及能否利用小分子化合物提高其发育效率,目前尚不明确。
2022年8月11日,医学部常港团队与南方医科大学赵小阳课题组、李琳课题组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发表题为Single-cell multiomics sequencing reveals the reprogramming defects in embryos generated by round spermatid injec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系统阐明了小鼠ROSI胚胎原核时期的重编程缺陷,并进一步发现G9A介导的H3K9me2修饰异常是ROSI胚胎发育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利用组蛋白甲基转移酶G9A的小分子抑制剂A366干预这一过程能够显著提高ROSI胚胎的囊胚发育率和活产率。这项研究找到了提高ROSI胚胎发育效率的新途径,为ROSI技术的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该课题依托深圳大学医学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研究平台完成。常港博士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深圳大学为本文的通讯单位。此项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970787、32170869)、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9A1515010446)和深圳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JCYJ20210324120212033)等的资助。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