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学部新闻

医学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0-12-07 15:07:28 浏览次数: 【字体:

 

 

2020年11月29日,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以下简称:生化系)顺利通过了“深圳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建设”项目验收,并获得专家组一致好评。该项目由朱卫国教授主持,吉坤美教授刘宝华教授、王子梅教授和夏立新教授共同参加,经过三年多的建设,该学科在研究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基础研究以及服务深圳高新技术企业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该学科在基因组不稳定性与细胞稳态维持、衰老机制与干预、肿瘤表观遗传调控及信号通路等研究方向取得多项国际先进的研究成果。朱卫国教授团队先后证明了组蛋白H1如何调控ATM最早期的激活(Cell Research, 2018),揭示了DNA损伤早期核小体瞬时紧致变化与连接组蛋白H1的乙酰化修饰紧密相关 (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18),发现在DNA损伤应激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6招募NuRD复合物蛋白CHD4到DNA损伤部位 (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20),并对DNA损伤过程中或损伤修复完成后组蛋白修饰酶的功能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PNAS, 2017;Nucleic Acids Research, Breakthrough Article, 2019;Science Advances, 2019)。王子梅团队教授发现了Lamin A调节CK2α的核定位抑制其酶活性,为临床治疗早衰症提供了科学依据 (Science Advances, 2019)。刘宝华教授团队发现了Lamin A与SIRT7直接作用并维持其蛋白质稳定性,特异靶向血管内皮的AAV-SIRT7基因治疗显著改善衰老表型,并倍增寿命 (Science Advances, 2020)。夏立新教授等发现了一种铂配合物可以特异性抑制端粒酶阴性肿瘤,以G-四链体为靶标,特异性地抑制端粒延长的肿瘤细胞(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2017)。

生化系青年教师伴随着学科发展而成长。生化系副主任刘向宇副教授等发现了DNA损伤修复相关因子CtIP在淋巴细胞发育与淋巴瘤的发生中的重要作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2019)。巩丽云副教授等发现了丝精氨酸蛋白激酶SRPK1能够激活Wnt信号通路,增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干细胞特性(Journal of Pathology,2016)。文赫老师等首次发现线粒体复合物II(CII)组件在生物能胁迫下代谢产物合成的稳态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Nature Communication, 2018)。常港老师等首次揭示了人类精子发生过程中的细胞命运转变和基因表达动态图谱,为男性不育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Cell Stem Cell, 2018)。陈家杰老师等发现了粉尘螨第37组和第39组过敏原并获WHO/IUIS国际命名,获得并成功转让中国发明专利一项。田媛老师等首次发现了Nogo-B基因在肝癌代谢重编程中的调控作用(Nature Communication, 2019。刘佐君老师等发现了Sirt7蛋白整合中央节律和肝脏外周节律以及糖异生的分子机制(Nature metabolism,2019)。孙洁老师等对人唾液细胞外RNA(exRNA)的新一代测序进行了鉴定Clinical Chemistry,2018)。

  本学科承担了医学部临床医学、药学、口腔、预防医学和护理各专业本科生物化学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任务,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康康老师担任教学秘书,多年来一直认真做好教学安排工作。生化系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培养。硕士研究生吕亚菲以第一作者在Oncogene发表论文,首次阐明了细胞在葡萄糖缺乏时SIRT7活化p53的重要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硕士研究生张丽娜以第一作者在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发表小分子抑制剂Tozasertib抗过敏研究论文,并获得国家奖学金和腾讯创新奖学金。巩丽云副教授指导的硕士研究生黄景强毕业后即成功申请了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巩丽云副教授还在2017年全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一届微课程竞赛获得三等奖。吉坤美教授开设了生物化学微信课程,教学视频自2015年5月上线以来已经突破16万浏览量,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超过4500人,发表教学SSCI论文1篇。

本学科还积极支持深圳本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开展转化应用研究。生化系主任吉坤美教授团队和深圳生科原公司联合申请了广东省科技计划,指导该公司开发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检测试剂盒”,并获得SFDA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已经开始上市销售;与深圳市芯思微公司合作成功申请了2020年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急防治”项目,课题为“新冠病毒恒温扩增核酸现场快速诊断试剂及配套POCT设备与核心原料酶产业化研究”。 

目前生化系拥有专职教师14人,其中教授5人;专职副研究员 6 人,博士后 12 人,合计32人。截止2020年12月,本学科共获得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其中,朱卫国教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DNA复制相关DNA代谢调控基因组稳态的机制研究”和重大项目课题“DNA同源重组及DNA双链断裂修复的分子机制研究”各1项,钱民先副教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1项。本学科成功新办了英文学术期刊Genome Instability & Disease,由Springer公司出版。学科还主办了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化学会医学生化分会“青年论坛”、DNA损伤应答与人类疾病国际研讨会和第十三次全国基因功能与表观遗传调控学术研讨会,加强了国内外学术交流,推动我国在本学科领域学术进步。此外,以生化学科为主导,医学部多学科加入建立了广东省基因组稳定性与疾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并正在积极筹建申报国家地方联合重点实验室。希望再接再厉,继续努力!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